English

陈其钢谈中外乐团演奏新作品的不同方式

2005-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光 我有话说
记者:10月27日,德国斯图加特西南广播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奏了你的新作《看不见的声音》,对于乐团的表现你是否满意?

陈其钢:我非常满意,特别是6个歌唱家近乎完美的声音和乐队融为一体,完美地表达了《看不见的声音》第一层含义,而做到这一点很难。斯图加特是我合作过的最喜欢的乐团,指挥诺林顿以前是指挥巴洛克音乐的,乐团演奏都不用揉弦。首演后一个观众在音乐厅门口拉着我的手说他哭了。其实,作品要表达的就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声音一种思念,可以说乐团已经把我要表现的东西准确地传达给有相同感受的人了。

记者:你的很多作品的首演是和世界上不同的乐团合作,那么,对于中外乐团演奏新作品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陈其钢:这个问题很复杂,一个乐团演奏作曲家新作品时所带给作曲家的感受,不能单纯地看乐团对其新作品的表现是否准确。这种感受是很多因素组成的,比如演奏环境、经济条件、排练时间和乐队素质。

记者:你所说的演奏环境主要是指什么?

陈其钢:在法国,我的一部新作品在首演的半年前我就知道哪一天什么时间排练,乐团的首席也是在首演前两个月就拿到分谱,乐队成员一般在一个月前拿到。在国内,我几乎都是在首演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被通知可以排练,而且多数时候都是到排练时乐队的每个成员才第一次看到分谱。有这样的差异不是说我们国内乐团对待新作品不尊重,而是惯例和一些外在因素造成的。

记者:你所说的演奏环境的中外差异是否可以解释前些时郭文景扣下了他的新作《英雄》总谱,而没让中国交响乐团按计划演出一事?

陈其钢:主要还是演奏环境的差异。作曲家接受一个乐团,拒绝一个乐团都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就左右的。在法国,作曲家和乐团之间有出版商,我的新作品必须在首演前的4个月准确无误的交给出版商,剩下的事情我就不用考虑了,都是出版商和乐团的事。如果国内也有出版商这样的中间环节,郭文景和国交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在国外,除了出版商还有版权管理方面的机构参与作曲家和乐队的合作。国内没有出版商和版权部门参与,但我们有一个抄写谱子的部门。在国外,绝对不允许抄写和复印乐谱,这是违法行为。

记者:你刚刚也提到了排练时间,排练时间的长短是否直接影响着乐团对新作品的演奏效果?

陈其钢:不能这样衡量,国外乐团普遍排练时间很短,但他们演奏出来的效果是很理想的。国内由于一些习惯原因排练时间都很长,不是说不能减少,而是习惯了用一个固定的排练时间去熟悉一部新作品,就像你习惯用半小时吃一餐饭一样,有人用一刻钟也可以。除了习惯因素,无论国内国外,好的乐团相对来说每个乐手的素质都较高,这样,排练时间一定相对减少,可以说乐队成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排练时间的长短。很多时候,国内的乐团在和国际演奏家合作时是会延长排练时间的,这是崇洋心理和自尊心理导致的。现在,国内的很多乐团也在尝试压缩排练时间。在能够完成作品的情况下压缩排练时间可以减少乐团的支出。中国和国外不同,像法国这样的国家,如果将一部新作品放在音乐季里,政府会给一部分资金以供乐团排练新作品,目的是鼓励乐团多演新作品。而国内没有拨给乐团的这项资金,这也正是我说的经济条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