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记文学: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2005-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付小悦 我有话说

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开始算起,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可谓悠久。而在近年间,传记文学更是悄然勃兴大有走红之趋势。然而,细细审视传记文学发展现状,也不难发现一些异样。一边厢是

排行榜的常客、出版社的宠儿;一边厢是大量重复、经典难现和作家们的辛酸自嘲,正可谓: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热:排行榜的常客,出版社的宠儿

在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传记类图书屡屡榜上有名。据“开卷图书排行榜”的数据,《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曾成为1998年以来首次登上开卷文学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外国传记文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也曾连续14个月登上该排行榜。在其他各大排行榜上,从前几年的《我已出发・闾丘露薇》、《我们仨》直到最近的《我们的钱瑗》、关于超女的各种图书都榜上有名。

报告文学作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董保存以本出版社为例,对传记文学的出版现状作了一个调查:该社每年出版近1000种图书,其中传记类图书有三百多种。这其中,除了国家资助的重点课题、个人自费为前人或本人立传之外,更多的是纯粹因为传主有市场。这些传记常常成为畅销书,走近大众。2001年,该社出版的《八十年八十人――八十个共产党员的故事》一书,悄然畅销,一年之内销了15万册。董保存认为,中国图书市场巨大,比起虚构类图书,传记类图书的购买力更为强劲。

传记类杂志也同样为读者青睐。今年是《名人传记》创刊20周年,20年前,在文坛经历“文革”肃杀后呈现繁荣态势的背景下,有感于读者对真实生动地反映名人人生的传记的期盼,以“真实性、文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为号召的《名人传记》应运而生,并发展至今。该杂志主编陈杰说,该杂志从创刊时的双月刊改为月刊、直至现在的半月刊;从创刊时的16开本到现在的大16开本,发行量10余万册,成为其主管单位河南文艺出版社的重要经济支柱。

冷:作家自嘲“不入流”,经典传记难出现

你可能看过《开国领袖毛泽东》、《李大钊》等历史影视作品,但你知道作者是谁吗?巩俐主演的电影《画魂》、关锦鹏导演的电视剧《画魂》家喻户晓,但将潘玉良从尘封的历史中挖掘出来、第一个为潘玉良立传的女作家石楠却一直默默无闻。作品热,作者冷,这成为很多传记作家的尴尬。创作了《开国领袖毛泽东》、《李大钊》、《长征》等作品,被称为“领袖传记作品专业户”的王朝柱不无辛酸地说,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史传文学是一大主流,而现在在很多人眼里,传记文学作家是“不入流”的。

传记文学作家自然不应该被冷落,传记文学也是文学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从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到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许多传记成为绝不逊色于小说、诗歌的文学经典,并在读者的生命中留下印痕。叶永烈曾讲过一个小故事:他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去某著名汽车公司应聘,主考官上来就问:“你知道巴顿将军吗?”儿子熟读《巴顿将军》,于是侃侃而谈,从巴顿将军的赫赫战功直到因车祸而死,最后一句是:“这与汽车有关。”儿子被顺利录用,激动地向父亲报告:“传记文学帮了我的大忙。”叶永烈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传记文学的重要性;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当代,似乎还鲜少这样的令读者刻骨铭心的经典传记。

“明星热、科学家冷”。曾为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立传的祈淑英如是说。资深出版人祈淑英退休后以满腔的社会责任感为科学家写传记,备尝艰辛:科学家一般淡泊名利,采访不易;学科成就又比较专业,容易流于枯燥。但她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科学家不能被忽视。

传记图书市场的重复与跟风,也成为传记文学热闹背后的一个阴影。从张国荣去世到“超女”流行,无数的传记在最快的时间内上市,“短、平、快”自然不能避免内容雷同、装帧类似、克隆化、快餐化。

面对“热”与“冷”,作家有话说

如何应对传记文学的“热”与“冷”?日前,在郑州举行的“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评选颁奖活动上,众多知名传记文学作家各有话说。

南昌大学教授胡辛说,要尊重作者权,保护知识产权。她说,传记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常被忽略,辛苦积累的原始资料被“资料共享”,这使得很多优秀作者不愿意写传记,成为阻碍传记文学发展的重大障碍。

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韩石山说,要厘清“传记文学”的文体概念,不能把传记与文学分开。严格说,史学范畴达到文学境界,才是传记文学,而并不是虚构的才是文学。优秀的传记中,资料与文学是一体的,既是坚硬的花岗岩,又折射出绚丽的光彩。

董保存则建议加强对传记文学的研究工作。他说,以传记类畅销书为例:为什么明知大家抄来抄去,还能热销?这其中,有对读者需求的洞察,有在图书包装、市场运作上的熟稔,其诀窍值得研究。

那么,作家自身呢?是否也有要改进的地方?王朝柱建议作家们读点儿哲学,他说不少作品在唯物史观上出了问题,学哲学对如何提纲挈领写传记有好处。胡辛则说,在经济大潮、拜金时代中,作家为稻粱谋,追求短平快,也是精品难现的一个症结。

平心而论,近年来传记文学出现了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从偏重资料性到重视文学性,从关注名人到关注普通人,从对传主的仰视到与传主的心灵对话,“以人为本,关注心灵”成为人们的共识。而随着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陆续开设传记文学研究专业,传记文学研究方面门庭冷落的现象也将有所改观。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仲呈祥如是表述传记文学的作用:“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人类知识和智慧,无数的人物传记传出一部民族思维史。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传记文学正是如此。”人们期待中国传记文学能克服种种障碍,迎来一个真正的黄金时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