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中国体坛,精彩的网球“大师杯”和人们期盼已久的CBA联赛同时粉墨登场,没有想到的是,二者登台伊始便碰撞出火花。
本来今年CBA联赛的开幕式定在11月18日晚7点半,由上赛季冠军广东宏远队在东莞主场迎战
我觉得,持这种论调的人实在是不明就里,说他们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为过。时代发展到今天,经济与体育间的联姻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师杯”的背后是日益成为亚洲体育中心城市的上海,是上海在中国经济领域至尊无上的地位以及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上海连续举办“大师杯”是提升上海的国际地位,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造势。与这一目标相比,举办体育赛事仅仅是一种手段。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大师杯”期间,相关国家领导人以及商务部官员先后莅临上海,足见各国政府的重视程度,而且本届“大师杯”的赞助商将来还极有可能成为世博会的赞助商。所以说,不是什么“网球打败了篮球”,而是篮球败给了上海。
在中国,网球无论是从群众基础、普及程度还是影响力上,都无法和篮球相提并论,但这仅仅是就软实力而言。从市场开发的角度看,中国篮球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开发价值巨大的运行系统,现在的CBA联赛,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半职业化的联赛,中国篮球很大一部分产出要依赖姚明的个人效应,这种状况比网球也好不到哪儿去。同时中国的体育市场尽管潜力很大,但限于市场规范和消费能力方面的不足,很难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想把体育提升到产业化的高度来引起政府的重视,眼下还不太可能。甭说是小小的篮球,就是整个体育对中国的影响只怕也赶不上上海。所以篮球输给上海,一点也不丢人。
在过去十多年间,上海与体育结缘日深,但是从八运会以后,上海的眼光逐渐瞄准了那些能够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大赛。比如第48届世乒赛、“大师杯”、世界田径大奖赛乃至F1等。可以这么说,上海市已经对国内的赛事没有什么兴趣了,再搞一次劳民伤财的全运会,除非是行政命令,否则上海是不会干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今年秋天,刚刚送走了舒马赫、伊辛巴耶娃,上海又迎来了伍兹和费德勒,这些流光溢彩的巨星,走进同样流光溢彩的上海,很难说到底是谁抬举了谁。我想,所谓一个城市的品位,浮在表面的大抵也就这些吧。
今年上海世乒赛,运动员背后号码布上的广告卖了70万美元,可是中国乒超联赛连赞助商都很难找,这说明是上海的大都市背景提升了乒乓球的地位。所谓“戏捧角,角捧戏”,在财富的天平上,实力永远是老大。本次“大师杯”仅举办的费用就达到了1500万美元之巨,这还不算造价肯定过亿元的网球中心场馆。令人欣喜的是,上海市并没有让纳税人掏这笔钱。我们在十分偏僻的网球场馆周围居然看到了奔驰车展和鳄鱼专卖店,这样的运作起码在中国是令人叹服的。
上海是大手笔运作,体育比赛仅仅是偏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