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李春利、付小悦)“2005北京文艺论坛”今天在此间落幕。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的200多位专家共同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领域涌现出来的问题,为当下诸多的文艺杂症把脉开方,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文艺自身的责任、使命和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
经济在中国的逐步确立,文艺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近年来困扰着文艺界的一个命题。在此次论坛上,与会学者首先肯定市场经济对文艺的正面影响。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本次论坛主要负责人索谦认为,市场经济对文艺最主要的影响是使文艺出现了过去几十年所没有的繁荣,市场经济所创造和积累的社会财富,为文艺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与会学者对市场经济为文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提出了严肃批评。他们认为,当今文艺领域的泛娱乐化和泛商品化倾向,文艺创作和生产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文艺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弱化等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对当前文艺的变化不应该过分忧虑,当代文艺也提供了新的感觉方式、新的生活资源和价值取向以及新的市场传播和接受形式,文艺领域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不能阻止的潮流,多样文化的竞争过程将带来文艺的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