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友好篇 |
青岛,美丽的海滨城市。
1998年以来,青岛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推进生态市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不久前,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监测引出“蓝天碧水”
1998年,全国部分城市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结果,青岛市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更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两倍。这个以“蓝天、碧海、绿树、红瓦”为自豪的城市一下子进了“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的名单。
这简直就是一场“地震”。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壮士断臂”的精神,将治理大气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在这种毅然决然的气魄下,青岛启动了“蓝天工程”。“蓝天工程”的启动,打响了该市全面治理大气污染的战役。1999年,该市市政府下达了《关于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的第一号通告》,对燃煤锅炉、燃煤茶炉、大小炉灶、取暖火炉分期分批予以淘汰,一律改用油、气、电等清洁燃料。
与此同时,青岛市实施了大规模的机动车尾气治理战役,推行了机动车排气检测制度,该报废的机动车强制报废,2000年开始,停止市区摩托车挂牌业务。
大规模的治理,使青岛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至今,已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当地的百姓高兴地说:“我们的蓝天又回来了。”
在治理大气污染初获成效的基础上,青岛市又实施了“碧水工程”。制定实施了《青岛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实施了前海截污工程,对排污口进行清理和规范化整治,保证了全市主要水源地、河流和近岸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去年,该市环保局对60家企业的63个治理项目列入再提高工程计划,60家企业共投入治理资金1.4亿元,目前,这63个项目已全部通过验收。
目标:鸟语花香的生态城
近年来,国际社会在对“未来城市”的研究中,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生态城。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2001年,青岛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决定》,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2004年10月25日,青岛市人大又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议》。至此,青岛生态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近几年来,青岛市投巨资建成了东海路环境工程和香港路环境工程,仅这两项工程,就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还投入数十亿元,对42片棚户区进行改造,使数十万居民迁入花园式住宅小区。
自2001年以来,青岛市还在三区五市开展了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其中胶南市、胶州市、城阳区已于2004年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命名。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市、莱西市、平度市也全部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
循环经济:让经济与环境“双赢”
一个滨海特色城市,一个以重工业为基础的中心城市,如何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岛市给出的答案是:发展循环经济,让经济与环境“双赢”。
自2003年开始,青岛市环保局陆续选择了20多家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去年开始,青岛拨专款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并开发出348种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超过90%,11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其中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的粉煤综合利用率达到95%,该公司的粉煤灰已出口韩国。
据青岛市环保局有关专家介绍,到2007年,青岛将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基本框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使青岛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达到2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