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在改革中巨变

2005-1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开栏的话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我国的深化改革搭起了更宽广的舞台。坚持改革和发展,我们才会更加接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随着改革的深入,各地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
国战略等,各地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都有自己的成功经验,我们将把一些地方取得的成果介绍给大家。

有个美国人对北京市政府一位领导说 “我两年来一次北京,每次都看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数字看北京巨变

据北京市发改委透露,2004年,北京市通过政府投资的带动,累计完成投资447亿元。2005年到2008年,北京市共需建设各类基础设施项目860余项,投资总额超过3200亿元。其中 交通设施项目建设约需投资1840亿元;能源设施项目建设约需投资500亿元;水资源项目建设约需投资180亿元;城市环境整治项目约需投资160亿元;邮政通信和新城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约需投资430亿元……

据有关权威人士介绍,经过上述项目的建设,预计到2008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20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将提高到每百平方公里87.3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将提高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超过13平方米;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由目前的62.5%上升到70%。

现在所呈现的,是一个比以往更加美丽、更加发达、更加繁荣的新北京。

希望在改革,出路亦在改革

我们必须改革,因为,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北京市在长期的城市建设中也逐渐认识到,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内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北京开放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在地铁建设中,北京市在全国率先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将整个项目按照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7 3的基础比例,区分为非经营性部分和可经营性部分,其中占投资总额70%的洞体、轨道等非经营性部分,由政府出资建设;占投资总额30%的车辆、自动售检票设备等可经营性部分,采取BOT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公开选择社会投资者出资建设,并在线路建成后负责特许经营。社会投资者通过租赁形式取得洞体、轨道的使用权,通过票款收入和站内广告、通信、商业设施的经营收入取得收益。

北京市整合基础设施资源,搭建了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并推动基础设施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北京市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改革意识已深入人心,改革政策正在全面实施,投融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大增强,市场开放、主体多元、投融资方式多样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以更大的决心深化改革

北京市发改委资料表明,北京将力争在2008年左右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新体制。

不仅要加大增量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开放力度,而且要稳步推进存量基础设施运营市场的开放,建立起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盘活、以存量盘活促进增量建设、增量和存量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北京市放开社会投资领域、放开非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推动政府从公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的角色转移到决策者、监管者以及市场环境创造者的位置,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在总结近两年来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的制度框架,彻底改变社会投资者进入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

北京市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按照“建立机制、科学管理、合法稽查、事后评估”的原则,努力从大量项目审批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管,能不审批的要一律改为核准和备案制管理,并建立和完善核准和备案、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估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政策。对非政府投资,注重通过制定规划、产业政策、信息发布等方式进行引导,通过土地供应计划等进行调控,结合特许经营制度的实施,通过制定行业发展和准入标准进行市场规范。

北京市全面推行了基础设施政府投资项目的贷款银行招标制,拿出贷款总额为142亿元的7个项目进行贷款银行招标。

……就这样,北京一直在翻天覆地变化着,因为北京一直在扎扎实实改革着。改革是我们时代最费心计、最伟大的创造发明,只有改革,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