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都有讲座的上海交大校园,由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宗旨的励志讲坛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
精神成材:办学生身边的人生课堂
大学生群体全面认同“知识有用”,但是,“知识为谁所用”却不明确。年初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上海结合全市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确立了这样的工作核心:树爱党爱社会主义之“魂”、立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之“根”。
上海交大的励志讲坛,开办之初就进行了这样的定位:办成学生身边的人生课堂、学生的精神家园;满足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该校党委副书记潘敏对同学们所说:“这是一门没有学分的必修课。当你需要寻找精神上的某种支撑或人生启迪时,你会想到这个励志讲坛。”
励志讲坛旗帜鲜明地喊出了“祖国强盛、我的责任”的口号,通过嘉宾对生涯理想和生涯规划的现身说法,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国家命运的自然融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船舰研究设计中心吴晓光主任,首位华裔职业宇航员张福林,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上海市IT十大新锐戴剑飚……每位嘉宾都是一部成才报国的教科书,吸引着学生们去阅读了解,激励着学生们树立昂扬的人生态度。
“要有一股不服气的精神,认真地打好基础,迎接未来的挑战,中华民族登月梦想的见证,中华民族的科技腾飞靠你们了”――当全国政协常委、“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寄语交大学子时,台下的同学们心潮澎湃,以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予以回应。
良药不苦:让教育微笑着浸润人心
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是上海高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也使德育教育直抵大学生心坎。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然而,“良药”不苦,却是上海交大的同学们对励志讲坛的一致评价。讲坛的普遍场景是:嘉宾侃侃而谈,主持人边听边问,台上台下互动,气氛轻松随意。笑声、掌声中,深刻的思想、高尚的精神悄悄浸染了学生的心灵。励志讲坛的主办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普遍关注自身的价值实现,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教育模式要微笑着浸润人心。
为了广而告之,每一期讲坛预告都放在校园网学生最爱浏览的地方,并征求大家对讲坛内容、嘉宾身份的要求和建议,实现学生的预先参与;讲坛改变了“我”讲“你”听的落差式形式,以平等、亲切的访谈形式进行,主持人也从学生中选拔担任;访谈过程中提供大量提问机会,让听众充分表达与交流,营造出轻松互动的氛围,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合力育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上海高校德育工作注意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构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以党委牵头,整合研究、宣传、学工、教学等部门,联合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网”。在励志讲坛的运作中,宣传、组织等工作得到了学校各部门的有效配合,极大地提高了讲坛在学生中的推广程度。讲坛组织者笑称,交大海外校友会成了讲坛的义务宣传员和招募员,促成了不少海外优秀华人代表的到来。
励志讲坛每期都进行录制并于校园网上开辟专栏,充分利用了网络时代的宣传与教育平台。为了扩大活动影响,实现综合效益,讲坛还计划出版《名师、名人、名家励志谈》一书,以动态活动运行和书面成果凝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方位教育效果。
据悉,励志讲坛近日又出新招,组织了支教、参军、见义勇为等各方面的优秀大学生代表宣讲团,展开连续性、长期性的演讲活动,让广大同学从同龄人身上看到平凡中的光辉,同样获得了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