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把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本版特开辟“深入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专栏,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将自己的学习体会、研究成果写成文章寄给我们。――编者 |
科学发展观是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形式,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标志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不断升华。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特点、新变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首先,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它要求把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次,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它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三,科学发展观把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要内容,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布局更加完整。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动摇发展的重要地位,而是强调又快又好地发展。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皆系于发展。科学发展观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克服过去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是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必须统筹兼顾、相互促进;是强调必须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的继承和升华。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更趋理性、更为科学。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研究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是理论的使命和存在方式,社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和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生产力还不发达,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须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同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以及保持自主创新、应对国际竞争压力问题等,就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面对和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科学发展观就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本质、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明确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模式和战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蕴涵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一种新型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强大的动力,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要求在发展中兼顾整个社会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既要考虑经济的增长,又要考虑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把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科学发展观还把发展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是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新的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科学发展观这样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深刻地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的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群体、行业和领域因发展起点、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发展的速度、程度和水平上参差不齐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其中某些方面过于薄弱,就会制约和影响整体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推动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系统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最革命的因素,一切社会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二是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人类不断趋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理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首先,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人为本。人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主体,离开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便无从谈起。人的发展是评价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发展不是游离于人之外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人作为主体参与其间并影响其进程的历史过程。人是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其成果的占有者。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核心,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科学发展观明确地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最终标准。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协调推进的过程。当代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建设,既要实现现代化,又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发展是通过社会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的,也只有全面和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的基本内容分为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的发展四个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的层次,强调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发展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保护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需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它在提出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下,又针对当前的实际,提出现阶段要着重贯彻“五个统筹”的方针。
第三,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内外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经济增长代替不了社会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体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追求经济增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去解决,那么,不仅现代化建设将走入误区,而且反过来会制约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