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到家”学校变成“香饽饽”
江苏科技大学原本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划转江苏省管理后,学校由行业的“宠儿”变成了地方的“丑小鸭”。面对形势的转变,全校上下一心,重新调整心态,确立了“立足江苏、面向全国、保持特色”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学校紧抓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一特色专业,积极为船舶工业系统培养了4000余名优秀人才,其中大多数人都已成为行业的骨干。同时,在原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学校增设了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主动融入到服务地方经济中去。
为了使学校的特色更“特”,优势更“优”,江科大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多方面服务地方,同时也扩大了该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江苏是造船大省,去年造船总量已占全国的30%以上,但当地造船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率不高、附加值低、造船周期长等问题,技术和人才是限制江苏造船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情况,江科大主动与地方重点造船企业签定全面合作协议,建立全新的合作新模式,帮助企业解决了众多难题。江科大也因此成了地方上的“香饽饽”,受到了社会的欢迎。
苦练“内功”用诚信赢得信誉
除了专家教授们亲自下农村下车间,在江科大服务地方的战略当中,做得更多的是苦修“内功”,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学校党委书记姜建中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高校肩负着造就高素质人才和为地方建设服务的使命。正因为认清了这一点,学校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积极推行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案,尤其在课程设置上更体现了“以生为本”。如在覆盖面大的重要公共基础课上,学校设立了AB课程制,如高等数学A为192学时,B为176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再受制约。这样的课程设置尤其受学生的欢迎。
为了培养出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江科大还通过狠抓考核制度,培养学生诚信的品格。“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一位校领导如是说。为此,学校建立了主考和督考分离制度,不同院系督考互换,避免老师给学生送“人情分”。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会向全体学生发出“诚信考试,自信做人”的倡议书,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成败。在这些举措下,该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一位用人单位的领导评价道:“虽然和其他学校相比,学生成绩单上的分数低了,分量却重了不少。这样的学生我们更信服。”
人才战略使“研有所用”
“我为社会培养人才”一向是江科大的宗旨。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该校船海学院派遣党员到金陵造船厂等船舶企业开办专科函授班,并为地方海事部门培训专业人才。在送去知识的同时,来自江科大的专家也为各类造船企业提供设计、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不断提高企业造船的技术含金量。
在实施“人才战略”的过程中,江科大自身的学科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以前是人才在校园内只管搞研究,成果出来了也束之高阁,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一位搞科研的老教授回首往事还是有些痛心。如今有了人才服务地方的战略,学校大部分科研成果都能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使学校“研有所用”,同时企业也有了投资项目,达到了双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方臣博士负责学校与中国凯尔达电焊机有限公司“产学”合作项目已近4年,他先后完成省部级和企业科技攻关项目二十多项,由他率领的研究队伍共设计开发了40余个规格品种的现代焊接设备,真正把科研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