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握时代变化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

2005-1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指出,“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与此前相比,多了“合作”这个词。为什么要加这个词,中国的外交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资深外交家、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

吴院长认为,中央在概述时代潮流时加上“合作”,至少考虑了以下因素:一

是全球化发展。这几年,全球化发展势头很猛,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在加深。总体看,中国是全球化发展的受益者。记得1974年联合国召开第六届特别联大时,批判跨国公司是新殖民主义工具,联合国内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为跨国公司制定“行为准则”,旨在限制其活动,后来不了了之。当时,全球跨国公司只有约5000家。现在全球跨国公司已超过5万家,他们掌握了全球GDP的1/3,在科研、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跨国公司已成为推进全球化的载体。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几乎都已进入中国。这是国家间加深合作的结果,既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跨国公司自身的发展。

从大国关系看,合作也在发展、加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休戚与共。我们面临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需要加强合作。

二是中国自身的经验。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邓小平同志将改革与开放结合在一起,决非偶然。小平同志的发展思路是将中国的问题,放进世界这个大盘子里来考虑,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7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对外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去年,有3000万中国人出国,有1500万外国人入境。中国吸引的国外投资累计超过6000亿美元。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国外谈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就是对中国走和平、发展、合作之路的肯定。

三是时代的变化。我们已经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转向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时代。这是一个大变化。在战争时代,你死我活,谈不上合作。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维护和平要合作,谋发展更需要合作。中国最早发现时代变化的是邓小平。他在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基础是正确把握了时代的变化,说明我们党能与时俱进。现在,中央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在国际上很得人心。今年的中国外交正是这样去做的。朝核六方会谈取得进展,与武力解决的方案形成明显对比,受到全世界赞扬。而六方会谈能取得进展,正是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的精神。

吴院长说,我们要看到国际环境中对我有利的一面,但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文件又指出,“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这是一种高度概括。苏联解体、亚洲金融危机、“9・11”恐怖事件等等,以前谁都没有预见到。这说明国际形势中的不可预测性上升。这是因为:1、世界处在过渡时期,各方利益正在较量、调整,旧的平衡被打破后,新的平衡尚未建立。2、长期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无节制索取,导致对环境的破坏。现在进入了一个恶果相对集中爆发出来的时期。3、随着社会发展,人类面临新的挑战。非典、禽流感等表明,病毒也在变异。

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合作的道路,本身就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举个例子:中日美三国都需要能源。旧的思路是为争夺能源打架。另一种思路是,三国都希望保障能源供应,都希望输油渠道畅通,都希望油价稳定,这是三国的共同利益,是三方合作的基础。中国的能耗高,日美有技术、有资金,可以帮助中国降低能耗。这样,不仅可减轻对能源资源的压力,日美两国的企业还有利可图,中国可降低进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是一举多得、各方受益的好事。

党中央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的道路,为解决国际关系中的许多矛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现代国际大家庭的和谐共处,吹进了一股春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