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出弘扬农村先进文化的好路子

2005-1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光 我有话说
2005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视察了山西祁县权勇文化大院,勉励权勇坚持发展、做大产业、市场运作,做民办文化发展的示范,走出一条新时期弘扬农村先进文化与文化致富的好路子。在昨天召开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表彰会上,山西祁县权勇文化大院被授予全国先进农民文化
大院。

权勇文化大院坐落在昭馀镇丰泽村中心。文化大院创办于1996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和电影放映室、拷贝储藏室,共有各类藏书画册5500余册,16毫米电影拷贝1500余部,电影放映机3台,发电机1台。

权勇今年46岁,18岁时自学了放电影的技术。1982年他竞选承包了村里的电影放映,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如一日的走村串户坚持为群众放电影,最高一年放映过600多个场次,多次被县电影公司评为“拷贝使用养护先进个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丰泽村集体经济薄弱,许多年轻人学校毕业后无所事事,整天围着麻将桌。权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很想引导年轻人多学习些文化科学方面的知识。于是,他苦口婆心地做通了二位老人和妻子的工作,把临街的三间房屋改做“农民文化活动室”,门头挂起了“昭馀镇丰泽村农民文化室”的牌子,权勇文化大院就这样创建了。几年里,借书看电影的群众达15000余人次,有600多册图书常年在村内流动。他的图书不仅在本村流借,而且还借到了邻近的四五个村。权勇经常在星期日和下雨天免费为大家放映科教片、战争片和戏曲片,一次一次循环播放。村里不理解权勇的人说他是“脱了帽子图凉快”。可权勇却说:“我拿自己的房子办大院虽然不如出租利润高,甚至是无利可图,但有了大院我完成了理想和心愿。为全村4500多个村民提高了文化素质,让他们在农闲时远离麻将桌我就满足了。”

2002年时,权勇两个儿子考上了大学,靠种地捡破烂和放电影挣的3000多块钱,根本不能维持生活和文化室的正常运行。还有儿子每年的生活费和学费2万多元。他只能帮玻璃厂做工,这样每个月能挣800元钱。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权勇始终没有放弃文化室。他以每本图书只收取2毛钱的租借费吸引读者,多少年来每到寒暑假休息日,借阅图书的学生和群众重视络绎不绝。经过几年的积累,文化室的藏书已经从最初的2000册增加多5500册,累计投入购书费11000元。

权勇二十年如一日为丰泽村的父老乡亲提供文化服务,除了他对图书、电影有着深深的情结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党和政府各级组织、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得益于村支部、村委的鼓励和资助,得益于家人的理解和奉献。1996年,村支书介绍权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县委、县政府为了支持文化大院,每年资助权勇5000多元购买电影拷贝的资金,宣传部、文化局帮助权勇进行图书分类、整理拷贝、制定制度。省文化厅为奖励他,赠送一台新款16毫米电影放映机和发电机,还把910册最新版图书分两次送到了文化大院。2003年权勇和他的大院被光荣地推选为“山西省先进个体电影放映户”和“山西省先进农民书屋”。

在权勇文化大院的影响下,全县8个乡镇办起了60多个特色各异的文化大院,有30多个镇村大院和10余个社区文化大院常年坚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依托大院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效应,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权勇文化大院所在的丰泽村,近5年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孝敬老人、邻里团结、讲究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名列全县前茅,成了闻名全县的经济富裕村、文化小康村。(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