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孟二冬,一个优秀群体的杰出代表

2005-1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兴宇 王瑟 王庆环 我有话说

黄楠森、王晓秋、宁骚、阎步克、曹文轩、魏英敏、赵杰……一长串名字背后,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对石河子大学无私的奉献与援助,是与孟二冬教授一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渊博知识,实施着对口支援的具体行动。

2001年,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开始了全面对口支援,用北大领导的话说就是,我们在新世纪开始了相识、相知、相协、相伴的过程。4年时间,北京大学前后有34位老师来到石河子大学支教,讲授了40门功课,有9位老师采用在线授课的方式,讲授了9门功课,而最让石河子大学师生感到兴奋异常的是,有22位北京大学名师在石河子大学举办了57场讲座,把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大师的风范与奉献精神带到石河子大学师生心中。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郭宁老师还记得2002年八九月间的那幕感人情景。北大著名教授宁骚终于来到了石河子大学。事前,宁老多次准备成行,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如愿。这次来之前,他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听说宁老要来石河子大学讲课,劝他千万不要来,他却说 “我已报了名,两次都没去成,此次必须去了。”不放心他的身体,宁老的爱人陪伴着他从北京来到了天山脚下的石河子大学。看到师生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宁老早忘了自己刚刚做过手术的事,立即投入到繁重的教学工作中。给本科生讲比较政治学,指导教师们做好科研工作,帮学院做学科规划建设,一件件,只要是他想到的,或是学院有人问到他的,他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掏了出来。两个月后,回到北京他再次住进了医院。郭宁老师说到此处,眼中含满泪水 “他是在这里累的。我们听说后心里十分后悔,宁老带给我们的不光是知识,更是为师者崇高的品德。”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王立昌老师记忆中最深的是北大的洪子诚教授。洪教授来石河子大学支教时,正碰上王立昌老师承担的一项课题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他拿着自己写好的论文来找洪教授时,心里还是很胆怯的,没想到洪教授看了论文后,不仅指出了论文中的不足,还仔细地在论文上批了字,帮助他将论文修改成一本书。目前,这本名为《中学文学教育导论》已发排,即将出版,成为石河子大学第一项优秀科研成果。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绍明老师则怀着十分内疚的心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大林忠平教授是2001年第一批来到石河子大学支教的。当时学院刚开了一个新的硕士学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十分缺教师,林教授知道情况后,他二话没说就答应做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从此与这个专业的师生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这几年,林教授退休了,但他还是带着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学生要去北京做实验,研究费、试验费、住宿费甚至来往的路费全由林教授个人解决。直到近日,王绍明老师才得知,这些费用全是林教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

北大支教教师在石河子大学的故事还有很多,最感人的是郭宁老师讲的北大副教授张美英过50岁生日的故事。那是2002年10月间,张美英来到石河子大学讲授刑法课程,细心的老师从一张登记表上发现张老师的生日就在这个月。10月16日那天,老师们相约把张老师请到一家餐厅,当摆上生日蛋糕时,张老师惊讶地张大了嘴。郭宁老师说 “50岁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本来应该与家人一起过的,今天您能在石河子与我们在一起,我们就代表您的家人,祝您生日快乐。”当时,张老师激动得无法表达自己的谢意。“我自己都忘了生日,你们还记得它,那以后我就做北大与石河子大学的业余联络员吧。”

留下自己的知识财富,资助贫困的学生,帮助学科建设,指导各项工作,北京大学来到石河子大学的每一位老师都尽心尽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石河子大学也在北大全面支援下加大了发展步伐,第一次争取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建立了兵团第一个重点实验室,扩大了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位点的规模。用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周生贵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以小时计算的。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崇高的师德。这正是我们需要弘扬的地方。

正在石河子大学支教,担任药学院院长的李长龄教授说:“孟二冬教授给我们所有支教的北大教师作出了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踏着他的路子继续走下去。来到兵团才知兵团对国家的贡献有多大,比起兵团几代人的所作所为,我们虽然有损失,但更多的是心灵得到了净化,这里太需要人才了,我们在这里感到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话未说完,眼中已是泪水含眶。

图为宁骚教授正与石河子大学的教师们座谈。

(照片由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