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高校合并办学能发挥原来各院校、各学科的综合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它提供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文化的重要价值和高校合并后的校园文化现状决定了合并高校文化整合与创新的必要性:其一,增加学校群体凝聚力的需要。合并之前,基于不同的目标定位和教育实践,各学校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它或许匹配于原有的学校体制,却未必适应合并后新的发展需要。高校合并,不仅仅是学校“招牌”的重塑,而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权力调整和利益整合。其二,推动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勿庸讳言,高校合并后存在着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冲突。所以,如果没有文化的整合,合并高校就会人心涣散,一盘散沙,如果没有文化的创新,学校发展就缺乏推动力,原来存在的人浮于事、资源浪费、人际矛盾、部门利益和集团利益冲突等弊端,将继续困扰学校的深入发展。其三,打造合并高校品牌的需要。学校文化是支撑学校教育的重要环境资源,拥有高品位学校文化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之一。合并高校要想跻身于国内外知名高校行列,必须创造有利于全校师生发展的环境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合并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原各院校的校园文化的整合和创新,以形成统一的、高层次的、博大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含了由表及里的四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因此,构建新的校园文化需要从以上四个层次入手。
一是物质文化构建。物质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标志。好的物质文化环境能给人以精神性的文化熏陶与濡染,能进一步强化师生员工的协同感和对大学深层观念文化的理解,能引导人们克服不良的行为,养成文明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文明境界。因此,合并高校要对原有校园物质文化作适当的优化和改造,要从全局出发,对各个学院(校区)的校容校貌的布局、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的绿化、名人塑像等文化景观的建设作统筹考虑,以体现合并办学后应有的整体意识。
二是行为文化构建。行为文化主要指校园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师生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班风、学风、教风、校风。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面镜子,校园文化的形成有赖于行为文化的统一。为此,合并高校需要有统一的行为文化。比如,推行学分制,加大选修课的比重,促进教师和学生在各个校区的流动;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跨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等等。
三是制度文化构建。合并高校在办学层次、培养目标、模式以及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为源自不同的高校,原来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员工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方式上,势必带来一系列矛盾,因此要求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建立一整套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来提升和引导教学、研究、管理水平的提高。如管理中的特色模式、学术领域的独特精神与能力等等,结合新的办学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将它们的优势发挥出来。
四是精神文化构建。精神文化是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校园舆论和师生认同意识,核心是凝聚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其功能在于培养师生员工的理想人格。学校精神一旦形成,就对学校成员发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具有持久的继承性。在精神文化构建上,要强调创新意识,要有自身独创的精神产品。一般地拷贝别人的精神产品,就没有独立的精神文化,而合并办学恰恰为学术思想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利于精神文化的构建。(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