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国际软件产业发展中,形成了以美国、印度、爱尔兰、日本为代表的四种类型,他们构建软件产业生态链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技术与服务领导型――美国。美国政府为软件产业大力投资并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和监督市场规则。美国大学与企业紧密结合形成了“硅谷”等世界闻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在全世界招聘高级软件研发人员。目前,美国垄断着全球80%以上的计算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的市场,构造了最大的软件销售网络。
国际加工服务型――印度。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孵化”出了10多家万人以上规模的软件龙头企业。大、中小型软件企业之间分工明确,业务专精,产品质量过硬,成为世界上获得质量认证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印度依靠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各层次软件人才。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生产本地化型――爱尔兰。爱尔兰政府对软件产业和软件人才培养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许多高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研发能力,其“产、学、研”联合非常成功,国家科技园中上百家开发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已成为该园14所科技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爱尔兰如今拥有欧洲市场上销售的商业应用软件60%的份额和电脑套装软件的40%的份额,被誉为“欧洲软件之都”。
开发国内市场型――日本。日本政府把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将信息化建设、教育和人才培养及环境改善等作为投资重点。结合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大力推动国内嵌入式软件市场的发展。政府还定期发布软件产业报告,并在法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保障软件产业的发展环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软件产业生态链的构建要求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用户等各环节定位准确,发挥出特定的功能。同时,各个环节需要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中国的软件产业生态链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环节的功能还没得到充分发挥,各环节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也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在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在扶持建立软件龙头企业方面,在出台和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在建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机制方面,在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方面等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软件企业缺乏主动研发能力,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没有诞生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也没有明晰的销售、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分工,从而没有形成软件企业族群;研发机构由于科研人员和资金不集中,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软件技术研究方面还很欠缺,并且由于研发和市场脱节,其本身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商品化;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不仅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处于软件生态链中心地位的软件客户缺乏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盗版软件的大量使用,使软件企业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撑,也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研发和创新。
国外软件产业生态链的成功模式给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启示。我们要构建自己的软件产业生态链,必须立足于我国具体国情,通过政策导向、行政推动、服务保障和鼓励创新等方式来主导软件产业发展。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性平台软件是我们打破技术垄断,构建软件产业生态链的基础。目前,随着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发展,为我国建立一个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可能,政府应当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政府采购、政策优惠等措施来扶持基础软件的研发和商品化。
―扶持建立软件企业的旗舰,形成以旗舰为核心的软件企业族群是构建软件产业生态链的重要措施。政府应采取各种可行措施,例如,通过国家投资,同时吸收社会各界包括软件企业、高等院校、投资机构的方式直接组建实体,从事软件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一条龙”。
――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彼此合作,使软件生态链中的研发和生产环节顺畅地链接起来。
――政府牵头,采取多模式、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方式以保证软件产业生态链的发展后劲。
――加强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用户使用正版软件,坚决打击盗版软件,使软件产业生态链有持续的市场动力。(作者单位: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