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各界对网瘾问题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有的观点甚至截然相反。从不同的认识出发,必然导致不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了正本清源,笔者现将网瘾问题中一些亟待澄清的观点列举如下,希望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并希望今后的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中对此能有所反映。
一、网瘾现象以后会越来越严重,还是越来越轻?
有人认为,网瘾问题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阶段性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网络运用的进一步深化,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会更加多元化,以“过分沉迷于单一网上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网瘾问题也会逐渐得到缓解。曾几何时,在广大青少年中也出现过“电子游戏热”、“武侠小说热”等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已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也有人认为,网瘾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今后还将愈演愈烈。一些专家指出,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很少愿意主动脱瘾,一般也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自愈”。将一个对网络严重依赖的青少年彻底拯救出来,至少需要两年时间。青少年网瘾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尤以中国为甚。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网瘾是不现实的,只能想办法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
二、应试教育是网瘾现象的根本原因吗?
不少专家在分析网瘾成因时,把应试教育列为“罪魁祸首”。著名的网瘾问题专家陶宏开教授指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国的孩子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丧失了求知的欲望,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他说,目前,学校和家长把成绩看得重如泰山,绝大多数孩子都感到身心疲惫、压抑不堪。孩子们既没有地方玩,也没有时间玩,这样,染上网瘾便成为情理之中的事。
但也有人认为,把网瘾的责任一味地推给应试教育,是不客观也不全面的。应试教育早就有了,为什么网瘾问题这几年才出现?青少年缺少自控能力,容易沉溺于某一新鲜事物不能自拔,而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实在太大。在现实世界里,即使加强素质教育,也不可能创造出能让孩子们如此感兴趣的环境,给他们以同样的兴奋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把网瘾成因简单归咎于应试教育,实际上是回避了主要矛盾,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网游企业应该对网瘾问题负责吗?
最近,《在网路上狂奔》一书的作者张春良向网络游戏《魔兽争霸》的开发商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该公司开发的网络游戏具有致人成瘾的内容,与一名13岁天津男孩的跳楼身亡有一定因果关系。
这场诉讼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网游企业责任问题的探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守武等人指出,网络游戏是“像鸦片一样有毒的东西”。陶宏开教授则认为,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和毒品相比,更便宜、更便捷,影响面更广,危害也更大。还有不少人表示,网游企业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应该主动为拯救“网瘾青少年”提供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
但也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全看人们自己如何使用。目前政府部门对网络游戏的出版发行管理非常严格,市场上公开运营的网络游戏都符合国家的法规和政策。如果说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巨大吸引力的话,那并不是网络游戏本身的错,更不是网游企业的错。
四、用民族英雄改良游戏是否有助于戒除网瘾?
不久前,上海盛大网络公司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了中国首部大型系列爱国主义网络游戏出版工程《中华英雄谱》,工程首批投入运营的五个项目是《郑和》、《雷锋》、《包拯》、《郑成功》和《岳飞》。
据介绍,《中华英雄谱》具有鲜明的“5分钟健康游戏”概念,旨在引导未成年人把游戏的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有专家建议,应该下大力气开发更多类似的国产益智游戏,让这些游戏在网上占据主导地位。
那么,用民族英雄改良网络游戏是否有助于青少年戒除网瘾呢?目前对此还存在争议。持怀疑态度者的主要观点是:网络游戏让青少年沉迷,无非是因为有“练功升级”的“收益”功能,说白了就是“赌博”功能。实际上,现在并不缺少益智游戏,如果网络游戏中的“练功升级”功能不废除,即使推出再多的益智游戏,并且在益智游戏里请来民族英雄,也是毫无意义的。
五、是否应该给网络游戏分级?
网络游戏分级一直是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据报道,目前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都有网络游戏分级制度。2004年7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宣布,联合各方力量推动我国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按照初步计划,我国游戏软件将至少分为三级:适合未成年人玩的、适合未成年人在老师家长指导下玩的、只适合成年人玩的。
然而,国内网游企业对网络游戏分级看法并不一致。多数企业表示,对网络游戏分级是件好事,但应符合中国国情。有的企业认为,中国网络游戏准入门槛很高,所有正在运营的游戏内容都已经通过国家审核,是不可能有所谓“成人”内容出现的,以玩家年龄为标准来分级值得商榷。对于如何定义游戏中的暴力问题,目前也有不同意见。有的玩家认为,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使用武力是在所难免的,对此应该见仁见智,而不能强行划分,否则,90%以上中国市场上的网络游戏都会被列入18岁以上的级别,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六、用药物治疗网瘾可行吗?
目前,国内专家对于网瘾的定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习惯说”,以陶宏开教授为代表。持这种观点者认为,网瘾既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种比较偏激的爱好。青少年上网成瘾,只是行为习惯上出了偏差,只要适当地矫正,完全可以引导他们戒除网瘾。给网瘾青少年打针吃药,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些家长也不是很赞成给“网瘾青少年”使用治疗精神抑郁症的药物,原因是担心这种药物会刺激孩子的大脑神经,留下后遗症。
另一种观点是“疾病说”,持这种观点者以国内率先开展网瘾药物治疗的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依赖治疗中心主任陶然为代表。陶然认为,网络成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准确地说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精神类疾病。患有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患者,与酒瘾、毒瘾、洁癖等患者一样,其心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根除网瘾,必须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通过心理治疗,把孩子们错误的心理发育扭转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笔者相信,如果我们对上述问题都有了准确的认识,那么,找到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有效途径就不是没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