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市民们慢慢发觉:衬衫穿的时间长了,皮鞋擦的少了,昔日灰黑的煤城正逐步被郁郁葱葱的
新视觉:谋划发展走向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缘煤设市、随矿建镇的淮南,不仅城市结构城乡交错,点多线长,而且由于计划经济年代“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思想,使城市内涵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功能不全,集聚效应不强。
迈进新世纪,面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浪潮,淮南人真正以崭新的视角审视城市未来:淮南境内有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三山鼎立”,有淮河、高塘湖、瓦埠湖“三水环绕”,几乎具备了建设湖光山色相辉映,山、水、城融为一体城市风貌的所有必需“硬件”;只要科学规划,认真落实,百里煤城就一定能够改变面貌,“城在林中、楼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就不会仅仅是美好的蓝图。2001年7月,淮南市邀请建设部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专家学者,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重构、城市空间拓展、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环境改善、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发展方向及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为今后规划与建设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的解决方案。市委、市政府认真吸纳研讨成果,确定了“东进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淮南要由单一的工矿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城市格局由大分散小集中向组团式转变。
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淮南人拿出了《淮南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规划》等10多个分区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地发展。同时,市委、市政府强化规划管理,建立完善“审批有据、监督有效、查处有力”的规划管理体制和联动机制,通过创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四城联动”,在广袤的乌金热土上,大笔抒写着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新理念:打造绿色城市
说起城市建设的“红线”,可能是人人皆知。近几年在淮南,人们不仅知道“红线”,而且还对“绿线”耳熟能详,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线”管理与“红线”同等重要,“绿色图章”成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通行证”――为改善煤城环境,淮南把全方位的绿化选为“突破口”。
为提高植树造林的实效性,淮南在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林带建设、农田林网建设和四旁植树的同时,用建设“主题林”的办法,激发全民义务植树的积极性,让一座座山坡,一块块荒野,一片片废墟绿起来:人大代表栽种“人大林”、政协委员栽种“政协林”、新四军研究会栽种“新四军纪念林”、老干部栽种“夕阳林”、大中学生栽种“学子林”,还有新闻单位的“记者林”、企业的“淮化林”……一片片绿地郁郁葱葱,茁壮成长。
城市道路绿化中突出“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做到行道树品种多样化。有遮荫效果佳的悬铃木,有观赏价值高的雪松、广玉兰、香樟,还有经济价值高、寿命长、季相特色明显的银杏等。中槐、栾树、乌桕、高干女贞等乡土树种也成为行道树家族成员。
随着城市品位的提升,道路景观建设成为道路绿化的主旋律。朝阳东路是景观大道建设的处女作。道路全长2600米,宽60米,绿地面积约为8.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7%,绿化覆盖率超过40%。龙湖路、淮舜路、洞山东路、石涧湖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条条景观大道犹如一条条五彩斑斓的锦带,把百里能源城连在一起。
建设与绿化同步实施,改造新建街头游园、花坛,开辟新的公共绿地。厂、矿、企事业单位、机关、院校、社区纷纷拆房建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大片的草坪、池塘、假山、喷泉向社会开放。已建成市、区级公园8个,广场绿地、街头游园、街头绿地48处,总面积达612公顷。“一片多园、彩带串珠”的城市绿地景观已经形成。
新生活:优化环境质量
如果说“绿起来”还仅仅是改变城市环境外延的话,那么优化环境质量,让老百姓生活里拥有“蓝天碧水”、享受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则更为重要。淮南市针对以煤、电、化为主要支柱的能源城市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以市政设施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环境治理工程。
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自动化水平,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监管机制,淮南建成了全省唯一、覆盖全市的智能化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该系统由1个控制中心和环境质量监控、污染源监控、远距离烟气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环境应急指挥和办公自动化6个子系统组成。具有数据集成、统计分析、自动报警、远距离烟气视频监控、现场图像抓拍、应急处置、虚拟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等十大功能。对原有水质和大气自动监测等设施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对接,使环境监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对于城市的老污染源,淮南市采取企业自筹资金与环保专项资金相配套的融资方式,通过技术改造,切实加强治理,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随着列入市政府限期治理项目多项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和企业废水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的对接,淮南的COD、NH3-N、工业粉尘、烟尘、二氧化硫指标全面削减,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对新建项目重点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清查。清理了近年来各类项目130多个,共清理出26个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未落实“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对未进行环保验收项目,责令限期组织了验收;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下达了停建通知书;对未执行“三同时”的项目,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实现后方准予恢复生产。
淮河从淮南市穿境而过,全长51公里,淮南市加强对淮河污染治理工作,通过执法检查与企业自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依法查处与媒体曝光相结合、落实整改与挂牌督查相结合的专项工作,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规范化整治入淮排污口,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根据全省淮河流域同步监测,淮南市重点水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居全省首位。
绿色多了,黑色少了;城市美了,污染少了,淮南因绿色而变的生机盎然。淮南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安徽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