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2005-12-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在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之下圆满结束。这次经济普查最引人注意的是调整了2004年中国的GDP总量,多增2.3万亿元,增加16.8%。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另一方面使我们能更客观地认识我国的综合国力。

经济总量从世界第七上升为第六

从2

000年到2002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六位,但2003年到2004年,意大利因为欧元的升值,成为第六位,中国成为第七位。这次普查的结果,中国GDP总量折算成美元已经超过意大利了,成为第六位,意大利变成第七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英国和法国2004年的GDP总量折合美元,英国是21330亿,法国是20463亿,排第四、第五位。中国这次调整以后,从16537亿美元,调整到19317亿美元,虽缩短了差距,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与法国和英国相比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

这次经济总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的增加,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93%,原来我们低估了第三产业的规模。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提高8.8个百分点。

低估第三产业规模的主要原因是,从事第三产业领域的单位量大面广,情况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统计手段相对落后。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特别是私营、个体服务业发展迅速,由于非常分散、变动频繁,便增加了组织统计调查的难度,存在一定的漏统情况。例如,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新兴服务业大量出现,发展很快,由于资料不全,常规统计难以准确核算,造成核算数据偏低的现象。例如,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等,虽然在常规统计中通过相关资料推算等方法作了统计,但很不充分。此外,工业、建筑业企业办的一些附属服务业,有的被混统在第二产业中,更多的还被漏统了。通过经济普查,进一步查清并补上了第三产业漏统的部分,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也比较接近。

调整GDP总量不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延续

调整后我国GDP总量虽略有增加,各地区的GDP总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延续。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认为,过去的统计数字虽然对GDP的估计偏低,但是还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总趋势,只是在统计数量上存在一些误差,并没有对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重新估计,对中国经济基本的判断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环境的估计并没有因为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比如能源消耗过高,其他资源消耗过高,投入产出比不是很理想,经济效益不是很如意,以及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很粗放,这些重大问题都没有因为经济普查数据调整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我们大的经济政策仍不会改变。

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从31.9%提高到40.7%,但这也不高,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今后一个重要的任务。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只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接近的,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像美国已经占75%,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也都在60%以上、70%左右,印度也达到51.2%了,中国的40.7%不算高,还应继续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