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婺源:文化创建释放乡村魅力

2005-1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崔顺起 胡晓军 我有话说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记者走进江西婺源晓起村,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晓起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在文化与生态珠联璧合。古村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小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山庄,真是

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民俗村!

优美生态环境源于一方人呵护

置身于婺源峰峦叠翠之间,你会感到这里云雾缭绕,空气清新,风光旖旎迷人。一路走来,一个山环着一个水面,一个水面有一个山村,一个山村有一座小桥,一座小桥为一幅景色,奇峰、怪石、古树、飞瀑、驿道,构成一幅幅山水画卷。

优美的生态环境源于一方人的精心呵护。肇始于婺源的群众性自然保护小区目前已发展到191个,有自然生态型、珍稀动物型、珍贵植物型、自然景观型、水源涵养型、资源保护型六大类,面积达65万亩。婺源现已建起县、乡、村三级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投资4900多万元对全县古村落进行普查建档,维修整理,并制订出相关保护措施。

良好的生态环境蕴育了生物多样性。婺源境内现有木本物种1500多种,草本物种3500多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开始增加,其中有绝迹近一个世纪的珍稀鸟种黄喉噪鹛,最近又在境内发现华南虎活动的踪迹。今年婺源鸳鸯湖越冬鸳鸯多达2000对。

文化创建释放乡村魅力

婺源素有“书乡”之称,是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在书乡采访,就像进入了久违的历史风尘中,漫步山间小道,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棵苍翠的大樟树,一口布满青苔的古水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故事。深山里的“进士村”―――理坑镶嵌于锦峰秀岭之中,有“尚书第”、“天官上卿第”、“司马第”等诸多官邸古建,其中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堪称“三绝”,被誉为艺术家获取创作灵感的源泉之地。“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书乡历代文才辈出,代有名家。自宋至清,全县考取进士552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著作3100部,其中172部收入《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

在婺源采访,不经意间就会触摸到历史,就会沾上文化气息。一幢幢明清古建诠注着村庄昔日的繁华,一座座尚存且沿用的古桥讲述着徽商的创业历程,一块块精美的木雕折射出闪光的智慧。据了解,全县有12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0个省级文化名村,其中理坑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前不久,婺源还被30多家网络媒体评为“中国最美的古镇古村”。

婺源十分重视乡村文化的保护、挖掘和承扬。目前该县成立了朱子文化研究会、民俗文化研究会、茶文化研究会等九个文化研究会,启动了“婺源千村”的文化调查与素材整理工作。婺源还组建了徽剧团,排演徽剧、傩舞、抬阁等一系列民间艺术节目,为农民送上一份份大餐。今年7月在南昌举办的国际傩文化艺术周活动中,婺源傩舞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一举夺得两项金奖。11月17日婺源组织举行了“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论坛”,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围绕“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的论题作了精彩演讲。他说 “旅游的开发不能庸俗化和低俗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门票经济效益上,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生态,延续古村落的文化生命,提高文化资源的附加值……”中科院研究员郭来喜、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分别围绕“高举乡村文化大旗,建设中国最美丽、最宜游、最宜居的婺源”、“乡村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作了演讲,掀起了弘扬中国乡村文化的热潮。最近,山乡又创建了“中国婺源网”,共有14个频道,2000多个画面,日均点击率达300人次。其中“音画婺源”是一个特色频道,收集了徽派古建筑、民俗风情、古迹遗址、名木古树等图片300余张,展示了中国最美乡村的靓丽风景。

多彩的乡村文化成为婺源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著名的俞氏宗祠气势宏伟,精美绝伦,有“江南第一神祠”之称。可过去宗祠大都被私人占用,既容易遭受破坏,也没利用起来。从2001年起,汪口村把宗祠文化作为支撑点,投资发展旅游业,当年就实现收入10万元。乡村文化的繁荣使婺源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为江西乃至全国的后起之秀,旅游人次由2000年12万人飚升到今年的214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33.9%。

乡村文化不仅兴了业,而且富了民。江湾晓起村村民汪富荣开了一家具有古村落文化色彩的“老屋饭店”。因价格便宜,服务周到,生意一直红火,一年下来纯收入近20万元。

最美乡村展新姿

婺源充分发挥日益凸显的文化、生态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一方面努力吸引外来创业力量,把招商引资作为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对引进的企业做好安商、亲商、富商工作,全程帮助外商办好一切相关手续。另一方面建立外出创业人才信息库,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同时,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当地农民、复转军人等本土人才利用就业扶持政策进行自主创业。外来创业、回乡创业、本土创业三路大军在婺源掀起了创业热潮。

婺源通过营造深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和优良的创业环境,激发起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让全县的老百姓都动起来、忙起来、干起来。高砂的“养鱼大军”把触角延伸到周边县市,赋春的“流通大军”把土特产卖到大城市的街头巷尾,甲路的“伞骨大军”辐射到邻近的几个乡镇,太白镇、许村镇的2000多名妇女在家中加工项链、脚链等精美手工艺品,通过外贸出口到韩国,让“中国最美乡村”再扬美名。

婺源最近举办了“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县城万人空巷,但各项活动秩序井然,农民喜庆,社会和谐、平安。目前,全县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村民犯罪、无村民越级上访的“四无”村达80%以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