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保护汉长安城门城墙遗址不能再拖

2005-1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张凯 记者杨永林 我有话说

编辑同志:

我是西安市的一名关心文物古迹的普通市民。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的霸城门是汉长安城东城墙靠南的城门,门上建有门楼,下开三个门道,是汉长安城12座城门中现唯一尚好的一座城门遗址。日前我在这里看到,不仅有游人爬上遗址观看,还有自行车、摩

托车在城墙上行驶。北城门下面一个几米宽的洞下面堆着垃圾,夯土层清晰可见。

汉长安城西城墙遗址破坏也很严重,已是“残垣断壁”。现只留下500米,约1-2米高低不平的遗址,一条土路横贯其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古城墙遗址是先人给子孙后代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为免遭人为破坏,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保护力度。

                                                           陕西读者郑富林

接到读者的来信后,本报记者和通讯员与郑富林取得了联系。作为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一名负责成人教育的普通公务员,郑富林对文物古迹的热爱在当地已出了名,他在中央和地方各大媒体上发表的有关古迹遗址保护的文章就有95篇之多。

郑富林说,没事的时候,我总喜欢到那些城墙遗址去转一转,“我喜欢和历史呆在一起!”说这话的时候,郑富林慷慨激昂,满脸自豪。他所生活的六村堡村,隶属于西安市未央区,这个村就有古汉城墙的一个城门―――雍城门的遗址,有东汉时期三台寺的遗址,有汉朝皇家铸币厂的遗址,地下的麻钱、汉砖、泥娃娃带给了他丰富的童年,“小时候我们经常在城墙遗址上跑来跑去,可是现在这些都不在了。”郑富林今年58岁,精神矍铄,但提起被破坏的汉长安城遗址,他叹气摇头,满心悲痛。

我们在郑富林的带领下来到未央区汉城街道办樊寨村东的西汉霸城门遗址,这座汉长安城东城墙靠南的城门面对城内的长乐宫(汉刘邦建都之地),于王莽末年被毁,是汉长安城12座城门中唯一能看得见的城门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现场看到,历史上20多米宽的城墙,现在仅剩下两个象征性的土夯台,宽度不过十多米,而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杂草丛生,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常年在城墙遗址上恣意穿行,早已压出一道道清晰的小路。城墙塌方后的剖面上,汉代精细的夯土层清晰可见,不过早已全部刻满了各式各样的姓氏字迹。

我们看到,城门外有一条已发黑发臭的人工河,当地村民说,这条河被工厂废水严重污染,而不远处,曾经是一个巨型垃圾堆放场,“不过在开会之前都被运走了。”村民所言的“开会”,是10月17日在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大会第十五届理事会。而同样在“开会”前动工的,还有霸城门的门道修复再现工程,在已停工的现场看到了打好的地基,旁边的路上堆满了施工用的沙子和石块,现场一名施工队员说是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调整。

郑富林曾多次呼吁,在城门遗址两边设立保护栏,设立保护宣传牌和专人保护岗,使这处极为珍贵的遗址免遭人为破坏,“只有小时候,站在城门遗址上,眺望东城墙,才能体会到‘西汉雄风’的伟业,而今,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我们随即来到同样破坏严重的汉长安城西城墙遗址,这里除了不到500米长,高低不平的一段土台外,其他的地方根本无法看到遗址的痕迹。纵然如此,还有一段小路,横穿遗址,每天人来人往,遗址东边,遗址和农田、树林的界限早已模糊,遗址西边,一间背倚城墙的房屋正在上梁,“这都是违法的行为!”郑富林无比痛心地说。据村民介绍,这段城墙原有3―4米高,很壮观,自上世纪70年代后,人为破坏严重,平地起土,倚址盖楼,均无人过问,使这段遗址遭受毁灭性的破坏,遗址北边一企业征占了大片土地,“再不加以保护,过不了几年就完了。”

占地36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百姓们为了遗址的保护已经做出了很大牺牲和贡献”,郑富林坦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生活在遗址区内的五万群众的经济收入与周边的群众逐年拉开距离。”遗址区内,大型企业不能引进,高层建筑不能出现,如何做到遗址保护和经济发展和谐并举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

郑富林非常郑重地递给记者一份材料,这是他思考了很久写成的《重现西汉雄风,开辟追古、仿古汉未央宫旅游公园的建议》,他在建议中提出,在保护好古迹遗址的前提下,通过招商引资,宣传西汉辉煌历史,建立汉历史博物馆,开辟旅游线路和景观区,以开辟旅游产业的形式拉动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营造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效益。

西安寒冷的冬日,暖阳高照。西安市已开始启动包括汉长安城遗址在内的四大遗址保护工程,但愿这一保护工程早日实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