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内需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操作性、针对性很强。不仅明确了扩大内需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
置,更抓住了改革发展的关键点,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相信经过一系列保障政策的调整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也能更多地分享到改革的实惠,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更和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这些发展思路使谈论了多年的扩大内需看到了希望,更为我国经济结构的根本改善创造了条件。
扩大内需有何深意
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是投资、出口和消费。长期以来我国这三驾马车不是齐头并进,而是二马奔驰当先,一马拖腿垫后,贸易顺差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消费增长相对滞后,而且消费率还有下降的趋势。近5年里,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分别为61.1%、59.8%、58.2%、55.5%、53.9%,持续下降。而近10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只有59.5%,这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了近20个百分点。一般的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在80%左右,积累率在20%左右。
投资每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就能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因此,在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年代,投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刺激手段。从1978年到2004年间,中国经济保持着9.4%的平均增长速度,与之相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也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今年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社会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持续增长到历史最高水平,直逼55%,而消费所占的比重却达到今年新低,两者反差甚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卓元研究员分析,现在外需过旺,内需不足,投资强劲,而消费又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一个重要的结构矛盾。消费倾向偏低,不仅影响当前的消费,不能拉动消费品生产,而且还会影响投资效果,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投资与消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是此消彼长的,长时期的高积累,高投资必然抑制消费,造成消费需求不足,如果恶性循环,必将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证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从出口方面看,扩大内需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也是很必要的,因为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风险较大。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直接会波及国内市场,要缓解国际市场波动对我们的影响,就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而且扩大内需还不是暂时的缓兵之计,而应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长期坚持的原则。
内需之火缘何“久烧不旺”
启动内需不是一个新课题,四五年以来一直有专家主张把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到由国内消费拉动上来。而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13万亿元,按我国13亿人口来计算,目前我国人均存款已超过一万元。在人均储蓄过万元的同时,消费为何还连年走低,内需之火为什么“久烧不旺”?
消费持续走低体现了目前我国居民对未来风险的不确定心理。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和改革的过程中,在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住房改革中,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和机构来承接相应的保障职能。居民养老、医疗等还需要自我储蓄,对未来风险和收入预期的不确定,只能使其降低消费偏好,提高预防性储蓄的意愿,这样新增收入便不能或较少地转化为消费。
消费结构正变化升级,居民的教育、医疗、购房买车等消费需求要求进行较长时间的储蓄积累,这无疑会限制即期消费,限制对其他产品的消费。专家指出,在影响居民消费的诸多因素中,除收入外,居民消费心理、消费倾向、消费预期等非收入性因素都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扩大内需如何着手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传达的信息来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建设的投入将是国家明年的投资重点。这些启动消费的措施一方面可以解决紧缩,另一方面还能消化掉过剩的钢铁、水泥、电力等产能,同时还能创造就业,可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应该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
中央关于扩大消费的政策已逐渐明确:明后两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面分别扩大到40%、60%左右;从明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提高到20元;从明年开始,国家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明年国家将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新农村建设将释放巨大内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消费增速低于城市消费,城乡之间消费相距较大。近十年来,县城和农村消费品市场比城市消费品市场增速平均低5至8个百分点。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在农村之外,在农业之外。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靠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和农业转移出去。如果大部分农民能够顺利地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城市化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工,那么不仅这些转移出去的农民收入会提高,那些仍然留在农村的农民,也会因为人口和土地比例的改善而提高收入,从而最终实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