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赵燕侠的家门,一声“请进”,清脆响亮,令人忆起她那些脍炙人口的唱段。自10年前举办
“您不演出了,怎么也没教教学生呢?”“我不会教,怕教不好,怕给人耽误了。”直率中透出真诚和谦逊。
在京剧界,赵燕侠的率真是出了名的,她也因此自嘲“一辈子不讨人喜欢”。但她欣慰的是,观众喜爱她,她的戏总是卖座。“演员就是要多想着观众,要对得起观众,要有过硬的功夫。”这是她的人生哲学。10年前,记者曾听过她的《白蛇传》,唱念清脆甜亮、咬字真灼清晰,那功夫能有几人?
在京剧界,赵燕侠创造过几个第一:女演员中第一个一级演员(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李少春、叶盛兰、周信芳、盖叫天并列)、第一个演现代戏、第一个搞体制改革等。说起京剧目前的现状,她说京剧老戏节奏太慢,不改革不行,但近年来一些新编戏却无法流传,她认为主要问题出在唱腔设计。“《沙家浜》的唱腔是李慕良设计的,但现在不提他,一说起唱段,只提演员,这是不对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唱腔设计是很重要的。”
因身体原因,赵燕侠目前深居简出,不去剧场看戏,只是有时看看电视里播放的戏曲节目。她说,电视里放的多是片断或折子戏,而大戏也只是那么几出翻来覆去地演,剧目太少,演员的表演也不精致。比如《野猪林》,谁能像李少春那样演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份儿?前几天在电视里看到新排的《沙家浜》,那阿庆嫂哪像个老板娘?“当年我演的时候,光阿庆嫂甩抹布就练了不知多少次。演现代戏没什么程式,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演员一定要下功夫,才能演好人物,才能去创新。”
喜爱赵燕侠的观众都知道,她功底扎实,文武不挡。她的表演贴近生活,自然洒脱,所以观众看着亲切够味。对此她颇感欣慰:“演戏一定要认真,不能胡演,要对得起观众,我这辈子最大的收获是有观众。”
采访结束时,说到要拍照,赵燕侠说:“我现在不爱照相”,虽然这么说着,还是摆出配合的姿势让记者拍。在赵燕侠家中,没有其他演艺名流家中常见的大幅剧照,只见到刘墉的书法手迹和张大千的仕女画。她回忆说:“周恩来总理对我说,你演旦角,应该多看看张大千画的仕女,看看那些仕女的神态。那时我住和平门,常常到荣宝斋去买画,但‘文革’中全给抄走了,剩下这一张,是我爱人从地上捡起来的。”那仕女画得很传神,似乎再现出赵燕侠所塑造的白素贞、李慧娘、孙玉姣、鲤鱼精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角色。
客厅里还有一幅字,是书法家刘海粟老人88岁那年为赵燕侠所题“赵燕侠骨,艺峰雪莲”八个大字,这是对是赵燕侠艺术和人生最贴切最生动的写照。
赵燕侠1928年出生于天津武清一个梨园世家,7岁随父学艺,14岁到北京后师从荀慧生、李凌枫、诸如香等习青衣、花旦,15岁以一出《大英杰烈》在京崭露头角。1947年组成燕鸣社,在京、津、沪等地演出,所演《红娘》、《花田错》、《玉堂春》等戏,结合自身条件,突破传统技艺,唱念做打别具一格。新中国成立后,改燕鸣剧社为剧团,1961年并入北京京剧团,任副团长,常和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合作,以《白蛇传》、《红梅阁》、《碧波仙子》、《盘夫索夫》等唱大轴。1964年主演现代京剧《沙家浜》,成功地塑造了阿庆嫂的艺术形象。“文革”中受到“四人帮”迫害,脱离舞台达10年之久。1979年任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1981年组成80人的演出队,率先搞艺术团体改革,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