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2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财经》年会闭幕式上表示,构建一个和谐的北京,最核心的还是以人为本,而信息不对称正困扰着城市管理者;最大限度与市民沟通,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步。王岐山从一个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在信息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政
和谐的信息社会应该是指以信息技术为运作基础,善于应用信息内容和信息流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社会,换句话说,应该是服务业、政府部门和都市生活的各个层面均得以信息化,透过数字化把整个城市连成一体的社会。当前,我国城市管理中已大量采用信息化手段,但信息整合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何推动信息系统的整合并提供整合性的服务,消除上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在建设和谐的信息社会中,政府的职能需要作相应的调整。首先,要求政府更加有效地管理现行的基础设施。随着政府现代化的进程,支持各类功能领域或业务的信息系统逐渐设置完成,一些新问题相应出现,例如:各时期所购置的软硬件与各类独立性系统无法整合使用,所使用的作业平台、程序开发语言、信息传递标准甚至内码不同,造成无法进行数据交换或电子服务互通。这不仅增加了工作的劳动强度和复杂程度,而且还可能出现信息不一致及信息掌握不完整的问题,难以发挥管理及决策支持的功效。
其次,建设和谐的信息社会需要政府部门改换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流程和职能。在信息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不同区域和部门的相对自由度增大,要求政府具有更大的协调性,更少的管理性。由于网络的出现,不同区域或不同部门的管理走上了分布式的运作方式,各基层单位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与外部单位联系。信息社会中,信息来源丰富,意见表达渠道多种多样,传统单向传播的报纸、广播、电视均纷纷增辟互动栏目,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也必然由单向的政令宣讲及传达转向注重群众意见的表达,增强双向沟通。在现代信息城市中,各级政府的运行方式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线服务替代了纸本服务,必然会要求降低行政成本,减少行政环节,提高行政效率,而这就意味着政府的管理流程需要再造。
第三,建设和谐的信息社会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和观念的改变。信息整合化的发展,必然带来群众在意识上的深刻变化,也必然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转变“官本位”、“权力私有化”观念,从原来的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方向努力。建设和谐的信息社会,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把群众的需求摆在中心位置,要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受群众的委托,施政应以群众的利益和公共的利益为出发点。另外,建设和谐的信息社会,也要求政府要成为责任政府,而责任政府的建立基础是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政府应该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其工作人员也应树立权力公共性的观念,提高政府效能和效率。
第四,建设和谐的信息社会要求政府有着更为科学和更为民主的决策理念和过程,决策者应该在广泛了解信息的前提下,避免依靠经验和决策信息不完备导致的决策盲目性。同时,和谐的信息社会的建设还需要扩展民主参与决策的方式,使政府的决策更为民主化。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需要以组织内、外信息能够合理分享与流通为前提。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原则下,行政机关在各分工领域各司其职,拥有行政裁量权,能够自行管理信息及限制其流向,常常出现不科学和不民主的结果。信息整合化的发展,将推动建立公开性的政府信息作业接口与作业平台,促进各组织与系统间的互动及信息交流,从而提升决策质量。
和谐信息社会的建设必然带来政府观念、流程乃至职能的转变,为了应对这一转变,首先应该促进政府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法制化。法律是行政管理的最高准则,任何政府工作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法治是政府管理追求效率的制度创新,是政府治理实现的前提。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要求的政府行政透明化、公开化如果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而不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将难以持续推行。此外,从法律上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职责加以确定,能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对信息的收集及管理的本位化,因此,政府的首要应对措施是促进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法制化建设。
其次,应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责任意识。要建立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实施政府信息开放,转变政府行政观念,促进政府科学决策,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责任意识。提升政府行为效力,加强政府行为的透明与开放,通过政府信息网络切实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为群众了解政府信息、行使监督政府的权利提供更直接、更便利的途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更新,因此应该更为积极地推动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准备适应信息整合化发展的需求。
第三,政府应该更为注重培育大众的现代公民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权力委托的主体,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表达个人观点,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保障自身利益。同时,政府应该借助诸多方面的力量和各种组织,建设更为合理和便捷的信息平台,以高效、透明的运作方式与群众进行理性和务实的沟通和互动,共同实现社会的和谐治理。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