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分制如何走出困境

2005-1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邮电大学王欢 我有话说

学分制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创制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设置僵死、修业年限划一的陈旧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自1889年哈佛大学率先推行学分制以来,已有近一百二十年的历史了,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课制。1985年,我

国高校重拾学分制,并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许多高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师生们对实施学分制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师生抵制学分制实施的现象,致使学分制的实施在我国的一些高校陷入了困境。如何使我国高校的学分制走出困境,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难点。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途径。

抛弃管理本位的思想

管理思想决定了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管理的行为。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思想主要是基于管理本位的思想,表现在制度设计上就是,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不足以反映个体的偏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学习能力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强行推行整齐划一的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无疑是抹杀了每个人的个体的差异和兴趣的发展。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在:必修课多、专业不分流、不能自由转换专业、不实施学分认证、课堂教学实施大班上课等。这种管理体制显然是基于管理者的方便,而不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利益考虑的。它大大简化了管理内容的复杂性,有利于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管理。可以说,我国高校的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属于行政权力的模式,它按照校、院、系三级划分管理层次,科层分明,权利集中,管理本位观念盛行。学校管理工作中趋向于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一切措施力求标准化、规范化。教师的工作也就变成了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在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学生在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和知情权,即使在自己的个性发展上也很难有决定的权力。这种管理模式反对学生的广泛参与,强调由上层权利阶层的少数精英来制定各项管理措施。

学分制正好与学年制相反,抛弃了管理本位的思想,它是基于为广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而考虑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服务。它要求老师向学生介绍专业的特点、发展的动态及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各项政策的制定。学分制实施的主导力量是广大学生。学生的广泛参与势必会造成管理者任务的增多,同时管理的难度也会增大。所以,在以管理本位思想指导下运行的行政管理模式的高校管理中,学分制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实施和发展的。

打破原来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以学分制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其关键是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化。只有这样,各高校才会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服务,真正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从而推动学分制的实施。教育管理方式是事关每个学生的大事,当然应该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同时教育的内容也应该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求。

完善选课制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是我国学分制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学分制是随着选课制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十八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欧美国家的高校产生了选修制(选课制)。最早实行选修制的是德国。十八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应地在高校中出现了院系和课程设置数量剧增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美国高校逐步推行了选修制。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建立了学分制,作为同选修制相适应的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计量和管理的制度。选课制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体现了课程学习的选择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欧美国家选课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全开放、半开放、主修加辅修和分组选修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取向和不同水平的课程。同时它还要求教师接受选择,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促进教师多开课,开好课,开新课,并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我国一些高校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选修课所占比例小,门类少,几乎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余地,甚至在一些高校选修课开成了必修课。没有选修课的学分制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受到许多师生们的冷遇和抵触也就不难想象了。缺乏选修制的配合,可以说是我国学分制的推行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

要使我国的学分制走出当前的困境,就要把选课制作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和完善选课制的制度体系,而只有建立在选课制基础上的学分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为此,我们要做到扩大选修课学分的比例,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和学分体系。对于现行的学分制教学计划中总学时高,选修课比例低的状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做到,一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通识教育,二是精简教学内容,压缩总学时,压缩课程规模,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三是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比例,保证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