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迎面而来的是主体墙上的一行大字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校长、留美硕士刘畅解释说 “我们将孟子这句话放在学校最醒目的位置,是为了每天提醒教师干部注意,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英才。”
这所学校为“英才”设计布置的环境别具一格。在教学大楼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摘自《论语》、《大学》、《孟子》、《中庸》的经典名句,与教室和图书室内展示出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如同经纬两条线,编织出了一个宜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
不过,与这些“硬件”相比,这所学校的“软件”,特色更为鲜明。这所学校提出,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分别拥有各自的自主权。这句话在当前全国各地小学是很难听到的。
学生拥有选修课程的自主权
进入中关村一小的少年儿童,如同一棵棵幼苗。不同幼苗的基因不同,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如果说教育管理部门规定开设的小学课程,只能给幼苗提供带共性的养分,那么包括“京剧”、“健美”、“面塑”“机器人设计制作”“电脑动画设计”等,中关村一小自主开设的10多门校本课程,就为幼苗凭个人兴趣发展,补充了前者不能供给的特殊营养。“补充”方式,如同组织学生吃自助餐,选什么,不选什么,完全由学生自己作主。课外42个门类的特色教育活动,同样是由学生从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参加项目。
喜爱什么,专注什么,这是人的天性,缺乏自制力的小学生尤其如此。中关村一小针对学生需要设计课程,顺其自然确定选课方式,较好地兼顾了学生对一般和特殊文化知识的需要,调动了学生发挥潜能的主动性,并让学生认识到,“主课不好,就不是好学生,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主课成绩不理想就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发生。有个四年级学生就是如此。他的语文、数学、英语3门主课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但他在同学面前表现出的却是信心十足。“因为我拿到了一个单项冠军。我用电脑帮助老师做‘课件’,赢得了全班第一。我将来可以从计算机这方面发展。”还有一个学生,3门主课成绩全班倒数第3,而下围棋,全班无敌手。老师就鼓励他发挥特长,他最后成了同学们的“围棋老师”。有了一份自信心,就添了一份上进心。于是别的课程也逐渐跟上,毕业前他的3门主课成绩进入全班前20名。
现在,“一小”已进入“全国科技教育先进集体”行列;仅在今年上学期,就有200多人次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科技、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中,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全国航模大赛、全国第九届华罗庚数学金杯赛和第八届学生艺术节器乐比赛中,赢得的都是第一名、一等奖和金牌。
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尽管中关村一小坐落在中国科学院怀抱,招生范围覆盖中科院17个研究所,学生家长眼光都不低;而今年以来,5000个在校生家庭,通过“家长投诉”管道发出的信息,“感谢”和“表扬”占的比例竟高达4998条。
教师自主设计自身的教学生涯
中关村一小学生拥有选修课程的自主权,与校长、留美硕士刘畅确立“自主发展,主动适应”理念办学相关。她解释教师如何自主发展,说 “就是要由教师自主设计自身的教学生涯。”这已形成规范。
每年暑假前,学校都要听取教师自主设计汇报,然后根据教师的“自主设计”,调整教学安排。秋季开学,提出换岗要求的教师,就可以到自选的新岗位上班。即便是换了三四岗,仍不满意,学校也不会亮红灯。2003年暑假前,数学教师丁磊向校长提出,在“一小”开设“机器人课”,并由自己担任这门课的教师。校长采纳他的建议,秋季开学,他“走上理想的岗位”。班主任兼语文课教师刘?,在一次联欢会上,京戏唱出专业水平,校长就主动对她说 “我来给你搭个平台 在学校开设京剧课。”校长主动帮助自己设计未来,刘?喜出望外。放弃暑假,自编教材;通过讲解戏文,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不解渴的学生课后纷纷加入“兴趣小组”,其中的尖子被吸收进“小梅花京剧团”。体院毕业来到小学教书的健美课教师赵春华说 “在‘一小’工作,心情好极了。”
教师有了发展的自主权,就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强烈愿望。现在,“一小”教师做的教案如同科研课题报告,做的教学评析如同科研成果总结,对一段时间的教学回顾如同一篇论文。学校专门创办《中关村一小教育科学研究》杂志,展示教师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全国语文数学教育评优课、全国新世纪教材评优课、全国主体教育研讨课教学中获得的一、二等奖,已有近百名教师的学术论文在全国市区获奖。
中关村一小改革的成功,让广大学生家长把这所学校视为孩子理想的选择。一些应该在明年秋季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宝贝儿物色一个好学校,从10月份就开始“货比三家”,最后纷纷选中了中关村一小。“但这些孩子大多数不符合就近入学的规定。”中关村一小校长说 “如果我们不严格执行规定,就是本校教师说情也不行,‘一小’早就挤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