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教授在中东参观武器展览。(中国广播网)
优秀的战略工作者应该有怎样的气度?
国防
优秀的战略工作者就像一名攀上航船桅杆的?望者,极目远眺,透过层层迷雾,洞察风云,悉心提醒船长避开风暴,让大船安全驶向目的地。金一南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战略研究工作者。多年来,他牢记军人使命,毫不懈怠地守望着共和国的安全,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决策、国防教育作出突出贡献。
“杰出教授”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金一南应邀在中央电视台担任特约军事评论员,对伊拉克战争进行全程实时点评,并连续主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栏。他紧扣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透过战争硝烟,把战争实况放到当代文明走向的大时空坐标中深入解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三年,金一南应邀到中央党校讲授“现代国际冲突与21世纪初危机处理”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危机处理机制”课程。学员们每次都被他的精彩讲述深深感染。他的课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列为每年最佳外请课程。
2005年2月,参加中央党校省部班的学员,听取了金一南对重大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问题的学术报告。他把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融汇其中,受到学员们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金一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走出校门,融入大千社会,通过透彻分析国内外形势,大力宣传国防知识和国家安全观念,使成千上万的听众增强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更加关注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他先后到中央直属机关、国务院部委、军委总部机关、各军兵种机关以及多所地方大学作多场专题报告,听众反响十分强烈,寄给国防大学的各类褒奖函多达百封。
金一南在重大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和高超的授课艺术,在军内外赢得很高声誉,他本人也连续两届成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
可谁能想到,30多年来,金一南走的是一条从工人、士兵、技师、图书馆员再到教师的坎坷自学路。
重要角色
“正确的理论决不仅仅产生于书斋。”金一南认为。多年来,他不辞辛苦,先后到数十个部队进行调研,几乎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边防哨所,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曾利用在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访问学习的机会,先后访问了7所外军院校、十几个军事基地。
1997年,金一南作为交流学者赴美国国防大学访问。出国的任务是考察美军图书馆,但他并没有把视角仅停留在图书馆建设上,而是利用这次难得机会,对美军院校进行了解。回国后连续在报刊上发表数篇关于美军新军事变革的考察报告,引起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随后学校很快把他从图书馆调到当时的国际关系教研室担任教员,实现了他人生之路上的一次重大转变。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金一南大胆探索、潜心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案例教学的一些方法、把与现实问题有关的历史元素有机融入到理论教学之中,增强了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他把目光聚集在重大国际和现实问题上,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1998年以来,金一南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特别是台海局势的变化,逐渐向重大国际战略问题上聚焦,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国防大学举办的全军性学术前沿研讨会上,分别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美军建设方向发生重大转变”、“从俄罗斯在科索沃冲突中的地位作用看经济转型时期的国防建设”等题目作专题发言,给与会者带来很大冲击,好评如潮。
在新的国际安全战略形势下,国家危机处理成为各国重视的课题;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更引起人们对如何应对危机处理的关注。金一南敏锐地把握这一点,在国防大学首开“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大课,对一系列国际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原则进行深入地探讨,在学员中产生强烈反响。这门课不但从新的角度对领导科学和决策科学作了新阐释,同时为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
学术上的不断创新,使他在学校多项重点工作中担负重要角色。他先后担任国防大学战略决策训练模拟系统专家组成员、首次在中国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国防院校长会议任观察员以及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国家安全论”课题组成员。国务院多个部委和地方省市给他发出邀请,请他就重大问题发表看法。他撰写的《“洋武器”救不了“台独”》等文章像匕首一样,捅到“台独”分子的软肋,在全国各大媒体刊登后,引起极大反响。
自胜者强
“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如果脑中思虑的只是一己荣辱而不是承担的使命,胸中充满的只是个人欲望而不是肩负的责任,他就玷污了军队的荣誉。即使他在财富与安逸中享乐一生,也是八一军徽的不肖子孙。”金一南如是说。
35年前,在北京那个四壁熏得漆黑的街道工厂烧制玻璃瓶时,他就熟读《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33年前唱着军歌“我是一个兵”、“日落西山红霞飞”开始戎马生涯的那一刻起,强烈的使命感就促使金一南又开始了顽强的军旅自学之路。
上个世纪80年代,金一南以一个军人的敏锐,意识到国际战略发生的新变化,从内心激发出研究国际重大战略问题的强烈愿望。那时他在北京军区某部当技师,所在连队住房条件很差,夏季炎热不堪,蚊虫叮得胳膊上腿上全是包;冬天滴水成冰,早晨醒来脸盆里的毛巾都冻得梆梆硬,在这样环境里自学党史、军史、世界历史和西方哲学,根本没有想过以后能当上教授,只为探求未知。
1987年,金一南进入国防大学图书馆工作,他就像高尔基所说,“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新知识、新理论,尤为关注国际战略、国家安全问题,为此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思考。为了占领战略理论前沿,及时获取国内外各种信息,已经35岁、外语基础几乎为零的金一南开始自学英语,不论冬夏寒暑,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就连坐班车的时间也不放过,带着耳机一遍遍地听录音。这样枯燥地度过几年,金一南终于闯过英语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又迷上计算机,并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了英语、计算机,金一南如虎添翼,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情遨游。他把突破信息制衡作为促进理论发展的前提条件,请缨主持开发成功“国防相关信息系统”,并使这一系统成为全军院校第一个大型信息系统和军事理论教学科研和指挥决策的重要信息基地。
智慧终有碰撞与较量的时候。2000年,金一南在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学习临近毕业时,校方安排一堂危机处理课,提出让他扮演危机中的美国总统。课堂对抗连续进行四天,他在关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主导了整个危机进程,最终取得优胜。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从军30多年的金一南却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自我设计”,从士兵到教授,在每一个岗位他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正是由于对工作的投入,使他在工作中产生灵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超越自身,思维进入更广阔的境界,从而超越了自己,成长为我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的“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
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诚哉斯言!
大潮上的浪花
刘伯承元帅说过这样一句话:军官的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金一南把这句话牢记心中。他说,国防大学的责任浓缩于刘帅这句话中,映射出最艰巨的任务和最神圣的使命。
国防大学前身是名震中外的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校歌至今听来依然令人热血沸腾:“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和平时期能否继往开来,无往不胜?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大学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金一南感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的功绩,使我们这一代军人享受着前辈威名的庇荫。让下一代军人也能踏上我们肩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任。这是使命,也是荣誉;这是责任,更是尊严。
国防大学学员普遍反映,金一南的课思想深刻,观点新颖,充满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发人深省的思考,使人不仅感受到强烈的忧患之情,而且领悟到思想和智慧的力量,进而激发刻苦学习的动力,人们称之为报国的激励者、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升华者、智慧的启迪者。金一南每一堂课的背后,都浸透着他多年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金一南珍惜每一次授课机会,就像艺术家对待手中的艺术品一样精雕细刻、精心锤炼每堂课,不断推陈出新,坚持做到每一堂课都有最新学术观点支撑,有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亮点。为准备好一堂大课,总是提前作大量的调查研究,与周围同志探讨交流,每天上网查资料到深夜,翻译文献,精心进行课件准备。由于长期用右手使用计算机鼠标,导致右手腕患腱鞘炎,他就将操作鼠标换到左手。去年年底,原准备假期休息几天,但春节后一场重要的报告使他放弃了这个打算。整个假期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大年三十还在修改讲课提纲,精心锤炼每个观点。
凭着这样一种精神,近年来他先后在校内讲授了“21世纪初中国安全战略的选择”、“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国防现代化”、“外军建设与军事改革”等大课。学员们说,金教授的课不仅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使命感,而且还能使人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增强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得到多方位的提高。
无爱之处,不能生诗。从军30多年来,金一南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和人民联系起来,全身心投入事业之中。他就像一朵浪花,随着新军事变革大潮的涌动,不论将他推向哪里,他都能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