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独臂英雄的拼搏人生

2006-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陈劲松 我有话说

    2005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武警部队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和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时,与丁晓兵同志亲切握手

。新华社发(刘海山摄)

2005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武警部队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和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时,与丁晓兵亲切握手,并勉励他说,你是党和人民的功臣,希望你保持荣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丁晓兵,武警部队驻无锡某部政委,一位功臣,一位经常在无锡烈士陵园墓碑前沉思的独臂警官。

“走进烈士陵园,对我是一种支撑,一种安慰,一种心灵的洗涤。为谁活着 怎么活着 为谁掌权 怎么掌权 在那里都可以找到答案。”丁晓兵说。

英雄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年仅18岁的丁晓兵右臂被炸断,但仍以顽强的意志,和战友们一起冒着炮火,翻山越岭近4个小时,将俘虏押送回营。由于失血过多,经过2天3夜抢救,被切开小腿静脉强行注入2600CC血浆,丁晓兵才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两个月后,失去右臂的丁晓兵本可以留在后方,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部队。

后来,丁晓兵入了党,提了干,荣立了一等功,获得全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为他专门增设的第101枚金质奖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为人们广为传颂的英雄。鲜花和掌声迎面而来。1985年,丁晓兵家乡安徽省有关方面想请他担任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此时,面对位子、房子、票子,作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的丁晓兵也有些动心,但曾是老兵的父亲给了他一个朴实而深刻的忠告,“别看你现在风光,但过不了多久,你还是你,而且是少了一支手的你”。这使丁晓兵深入思考如何保持荣誉,怎样才能活得有质量等人生重大课题,他明白了“荣誉不关系未来” 居里夫人名言 一语的真谛,明白了把自己溶入到党的事业、部队建设和发展之中的意义,于是,他郑重向党组织表示 “一要学习,二要工作,不离开部队。”

1986年初,组织上满足了丁晓兵的愿望,送他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深造。经过艰苦努力,1988年,丁晓兵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员。学院领导非常欣赏他的精神和才能,希望他留校任教。但丁晓兵却要求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于是,丁晓兵被分配到太湖边凤凰山窝里的一个连队当指导员。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艰苦的发展道路,丁晓兵回答说,“这样一路走来,走得更踏实,更自信”。

挑战极限

刚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时,丁晓兵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如何用左手熟练的写字。困难是巨大的,丁晓兵迎难而上。在别人睡觉时,他抄写《资本论》以练习写字,开始时,很不顺,最多时,一个月用坏了9支笔。

就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顽强的毅力,丁晓兵不仅闯过了书写关,还拜师学艺,练习书法和绘画,且达到较高水平,其作品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专门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他拍摄了《独臂绘丹青》专题纪录片。

作为二等甲级伤残的独臂军人,基层连队的一些训练科目,完全没有必要照章完成。但丁晓兵不这样看,他说,“要在部队立得住,基层这关不过不行”。

刚上任时,一次连队组织紧急集合,丁晓兵因背包打不好,最后一个跑出来,面对的是一片关切和怜惜的目光。“这样还怎么带兵呀 ”丁晓兵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但他心想 我是指导员,在组织上是排头兵,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要站在第一位,不能让大家看笑话。

为了练好打背包,丁晓兵一个人躲在连队后面的小房间里关起门来反复练,不停地练,说不清练了有多少次。用牙齿代替另一只手,手脚嘴并用,用手拉,用牙咬,用脚踩,嘴角不知破了多少次,把牙也拉裂了,背包和绳上都浸满了鲜血。正是靠着这种拼搏精神,丁晓兵成了全连打背包速度最快的一个。

练投弹,丁晓兵将手榴弹绑在绳子上,将绳子的另一头绑在树上,反复练习投弹动作,半年时间他拉断了6根绳子,成绩也由原来的25米提高到了58米。

对丁晓兵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冲锋枪射击练习。他单手立姿操枪,靠腮帮夹住枪托,为了增强左手操枪的稳定性,只好超负荷、超强度加班加点训练,战士在枪上挂两块砖头,他挂三块;战士定型半小时,他坚持定型45分钟,拇指、食指相连虎口处的老茧剥了一层又一层。

他还坚持单臂练习俯卧撑。为了练好卧姿出枪动作,他一次又一次向地上扑,经常弄得鼻青脸肿,把虎口磨烂了,嘴巴磕出血了,肩胛部位被磨得明显地发黑,肘部和膝盖部位也经常被磨出血。

就是凭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丁晓兵所带领的八连被南京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成为军区有名的标兵连队。

超越自我

正当丁晓兵努力克服身体、工作上的不适应,与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连官兵取得优异成绩,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立功受奖,自己有望被破格提升之时,连队一名士兵因精神抑郁症自杀身亡。当时,有很多议论,有的说:你看,白干了;还有的说:一只手的人来这里逞什么能呀!最后鸡飞蛋打。

客观上讲,20世纪90年代初,部队对心理疾病基本没有概念,但丁晓兵仍主动承担全部责任,并为失去年青的生命而深感自责,也曾一度情绪低落,甚至质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就在丁晓兵人生的紧要关口,师领导到团里开党委会统一看法,认为丁晓兵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连队士兵也鼓励他,有的说:“指导员,你经常讲面对挫折要正确对待,现在轮到你了,我们不光看你怎么说,还要看你怎么做”;还有的说:“在战场上,我们敬重你是条汉子,在挫折面前,我们也希望你是条汉子”。

部队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士兵的鼓励,给了丁晓兵无穷的力量,他来到烈士陵园,面对无数革命先烈,对自己进行深刻反思:过去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命都豁得出去,而现在在小小的挫折面前,为什么会出现消沉?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人一旦对自己的利益得失看得太重,看问题就没有高度,局限性很大。只有超越自我,真正把党和部队的事业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胸怀、眼界、气度才会宽阔,才能百折不挠,遇挫不馁。

战胜了自我的丁晓兵无比轻松,他把戴了五六年的假肢卸掉,光着断臂和士兵一起打球;在自己的陋室挂上了亲自书写的字幅:“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他已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立志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军人。被平调到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的丁晓兵没有叹息、没有眼泪,一头扎入从没有搞过的新闻报道工作,苦练写作本领,深入采访,一年时间内,就在中央和军区级报刊发表报道100多篇,成为集团军“新闻工作先进个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