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是谁的“粉丝”

2006-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理由 我有话说

去年夏天,我在美国的公众球场打球。最便宜的一场球是6.5美元,好一些的球场也不过几十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在国内邀朋友赴一次饭局也不止这个数,越打越觉得高尔夫在美国是一项消费

平实的大众化运动。球场为了提高周转率,往往把我和当地人编在一组。其间遇到的有企业主管、退休工人和中学生。蓝天下,绿草地,几个素不相识的老少爷们玩得其乐融融。球场会所大多很简陋,没有休闲娱乐餐饮设施。球友们打完球就四散而去,脸上都带着运动后容光焕发的满足。

中国人在国外也忍不住要想国内的事。我想中国高尔夫界的自我定位一开始就很蹊跷,定位为“富人的游戏”,自外于社会主流,难免招致老百姓的厌烦。经验告诉我,某件事一旦形成舆论就很难改变公众印象;说没用,写没用,所有解释都显得多余。最有效的宣传还得回到运动自身。体育是全世界最具煽情性的戏剧,一跳、一击或一踢,就足以令亿万人热血沸腾。我幻想中国能培养出一位高尔夫选手。是男的,就把老虎伍兹打得伏伏贴贴;是女的,就把当红的艾尼卡打得落花流水。到那时,在中国人心目中高尔夫也变成“国球”了。

真是有所思就有所遇。这天清晨一梦醒来,酒店服务员照例送来当天英文报纸,翻开体育版顿觉眼前一亮。在最显著位置上刊登着一大幅照片,竟是一位东方面孔的女选手。寻着图片说明看下去,知道这位少女才十六岁,名叫米切尔・魏。这个“魏”字在我心中腾起一团祈盼的火焰――难道她是华人?起码是华裔?我当即打开电视去追看比赛实况转播,很快找到这个“小魏”。她身材修长,一米八几的个子,有着模特一般的苗条身段。但那结实的腰部极富弹性,挥杆转肩动作十分优美。击球所需要的力量与凶狠都在举重若轻的流畅节奏中化为无痕,竟如艺术表演那样赏心悦目。美国的实况转播明显有所偏爱,给小魏比大腕选手更多的镜头,特写画面对准她的面部。而她脸上自有一股优雅超俗的气质。赛场上情势转瞬剧变,而这位少女保持始终如一的镇静,胜负喜忧一概不形于色,嘴角挂着一丝含蓄、迷人的微笑。

从那天起,我就像粉丝一样跟踪对她的报道。这才发现,岂止我为她着迷,众多老美们更被弄得五迷三道。在美国女子公开赛举办之际,门票早被销售一光,人头汹涌地奔向赛场。据媒体调查,观众当中有60%的人是冲着一睹小魏风采而来。随着我的资讯日增,也才知道小魏原是住在夏威夷的韩裔,名叫魏圣美;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出身名模,打球时仍在读高中,家教德智体美俱全。虽然她在大赛中尚未拿到显赫的名次,而在韩国已被奉为民族英雄。这与我当初的猜测大相径庭。说也奇怪,当我得知她非我族类时,心中并没因此有所失落。这一刻,顿悟体育具有一种挡不住的穿透力,可以超越国度、民族和阶层。

秋天回到北京,一次遇到袁伟民,他时任中国高尔夫协会主席。于是向他提起魏圣美,同时说到我当初的祈盼。袁伟民毕竟是中国体坛的泰斗级人物,经验老到,随即从选拔人才说起,直至训练与参赛。说得有章有法,有纲有目。兴起处一声感叹:“不信13亿人口中就培养不出几个这样的运动员!”

转个圈,说到底,我又领略了体育的双重属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把体育当作魂魄,既呼唤自身的偶像,也喜欢世界级的翘楚。人类对力与美似有一种天生的倾倒。(作者为著名作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