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群众冷暖时刻挂在心上

2006-0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白英 我有话说

2005年,全年紧急转移和妥善安置受灾群众1576万人次,救助受灾群众近1亿人次;

2005年,城市低保人数稳定在2200多万左右。农村低保对象达到600多万。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超过320万人;

2005年,全国共接受捐款21.1亿元,各类衣物5300多万件。已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3.2万个,“慈善超市”4000多

个;

2005年,“全国百城社区建设情况抽样调查活动”启动,3.6万个社区开展了万家社区图书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

……

一组组数字,反映出民政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风建设取得的成果。

当好老百姓的“组织部”

以负责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为职能的民政部,被群众形象地称为老百姓的“组织部”。民政部把为民意识摆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确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和“落实民权,保障民生,维护民利”的工作取向,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的工作态度,开展了“学习周国知、做困难群众贴心人”、“认个穷亲戚、交个穷朋友”、“党员关爱进社区”、“温暖进老区、图书进军营、政策进连队”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实地体验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加深了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之间的感情。

2005年春节前,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的党员到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慰问困难群众,在优抚对象许晟低矮而又拥挤的家中得知,许晟刚刚下岗,父母年老多病,母亲要去医院输液,钱却一时凑不齐。大家心情十分沉重,他们一面与社区干部协商,帮助许晟找工作,一面宽慰两位老人,司长詹成付将随身所带的400多元钱送给许晟,让他快带母亲去看病,党员王宏丽也捐出了200元钱。

灾民救助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灾情就是命令,哪里有灾情,救灾工作就要做到哪里。2005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一带发生6.8级地震。据新疆自治区政府报告,此次地震有37个乡镇931个村(场)受到灾害影响。灾区面积21498平方公里,受灾人口51万多人。民政部接到报告,立即派出由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衍银为组长的工作组,连夜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指导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同日,民政部从武汉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向灾区紧急调拨6000顶救灾专用帐篷。次日,又会同财政部向灾区下拨中央救灾应急资金1100万元。并根据灾区实际需求,从郑州和天津储备库向灾区调拨帐篷1万顶,及时解决了灾区群众的临时居住问题。与此同时,民政部广泛向社会幕集捐赠款物5400万元。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政部把践行“为民”,做好为民解困工作,作为机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2002年初,民政部8名部党组成员组成8个工作组,分兵8路,赴全国各地调研、督查;举全国民政之力,动员数十万民政系统干部深入街道和社区摸底数、查实情、建档案。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城市低保工作的资金投入。使城市低保对象由2001年6月的458万人迅速扩大到1930万人。如今,我国城市低保对象已达2200万人,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应保尽保”目标。

民心工程用“心”做

2005年12月初,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在中央部门和单位全体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京的中央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一周内收到捐款3800多万元,各类衣物496731件。捐款捐物怎么送、怎么分,对民政部的工作作风是个严峻的考验。民政部紧急采购203台双管紫外线消毒灯,提供给各有关单位,并积极与铁道部、交通部、北京市协调,确保在25日前运抵受捐地区。为此,民政部还发出特提电报,要求准备接收捐赠款物的23个省市区民政部门做好预案,务必在元旦之前将受捐物资发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救灾救济司副司长庞陈敏亲临广安门车站指挥,各类物资有条不紊地分车出发。

12月12日,民政部举行了“共产党员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部长李学举带头捐款1000元,随后1000元、500元、300元、200元,党员干部纷纷慷慨解囊,仅几小时,收到捐款114.6万余元。而这样的捐款活动,在民政部已经不只一次。

为民解困是一项民心工程,需要用“心”想、用“心”做。为充实老年人的社区生活,他们用“孝心”关注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先后建成具有住养、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的“星光老年之家”3.2万多个。为使孤残儿童健康成长,他们用“爱心”关心孤残儿童的美好明天,1.3万多名残疾孤儿接受了手术康复治疗,成功率达到99.7%。他们用“真心”关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新建、改扩建救助管理站1026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30个,有156.2万人次得到救助。

用法规保护群众利益

人们常用“拳头软手指硬”形容量大面宽的民政工作。民政部有7个业务司局,每个司局的工作都截然不同,而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层政权、社区建设、社会福利、地名区划等每项工作却又都是响当当的。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长期有效,民政部花了大量时间和心血深入基层调研,近两年出台了各种法规50多个。

救灾,是民政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使灾害救济体系更加完善,民政部加快了救灾立法工作,对《灾民救助条例》、《社会捐助管理办法》、《减灾法》进行了调研、论证、起草,提高了灾害救济工作法制化水平。“灾民救助卡”制度和荒情救助上报制度,实现了荒情救济管理到户、到人,使数以千万计的春荒灾民能够及时得到救济;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制定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提高了灾害应对能力,保证了部救灾工作组在24小时内赶到灾区,救灾物资48小时内运到灾区,救灾资金在72小时内拨到灾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等规章,基本实现了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原则和目标。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低保制度,使“城乡统筹”的要求落到了实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使税费改革新形势下农村五保供养的性质、经费来源、标准、经费管理、敬老院建设等问题从法规上得到了较好解决。目前,全国90%的省份、70%的县份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临时救济为补充,政策优惠和社会互助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