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载人飞船两度潇洒航天,远洋考察船让五星红旗飘扬四海,三峡工程气势磅礴,国产汽车各领风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在神州大地上,自主创新的凯歌渐奏渐强。回望27年科技发展历程,多少哲理深藏其中。
人们难忘,是1978年的科学大会,解放了科技人员禁锢已久的思想,全社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那是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人们难忘,是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确定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科技又一次展开腾飞的翅膀,将新的丰碑载入共和国的史册。再过几天,我们又将迎来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新的科技动员令,由此,中国将更加响亮地奏起自主创新的时代强音,新世纪的科学春天将更加绚烂多彩。今天,在大会召开前夕,让我们一起回首上世纪的两次科技盛会,在思索中激发无穷的奋进力量。
岁末年初,中国自主创新的脚步犹如催春的咚咚战鼓,一阵响过一阵。人们的思绪,飞到27年前那掀天揭地的伟大序幕。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彻底驳斥了“四人帮”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破坏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种种谬论,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论,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强调“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造就和培养杰出的人才”,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新中国的第三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
这是在经历十年“文革”浩劫后召开的第一次科学大会,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反响。那些曾经亲耳聆听过邓小平同志讲话的科技工作者,至今记忆犹新。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在新中国科技史上,1978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广大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永远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小平同志深刻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论点,一举荡涤了笼罩在知识分子头上长达十年之久的沉重思想阴霾。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王大珩回忆道,1977年8月,为了深刻了解科技界的真实情形,小平同志召开了科教座谈会,我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汇报。根据我的记忆,这是一次科教界高层次的座谈会,约30余人参加。在这次座谈会上,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小平同志在认真听取了教授们关于教育的意见之后,他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果断地提出了恢复高考,推翻了进入大学依靠推荐的做法,决定从当年开始进行全国统一考试。这使我从内心里敬佩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果断的政治风格。
王大珩讲,1978年3月,在党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小平同志作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幕词。他的开幕词在我听来十分熟悉,因为其中的有些讲话在1977年的夏季科教座谈会上已经说过了。这次会议是在拨乱反正的背景下,小平同志对科技界的一次表态。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要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来他又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给我们从事科学技术的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确实感到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他关心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多次风趣地表示,我要当全国科技事业的“后勤部长”。我们科技工作者发自内心地感到小平同志是我们的好领导和知音。小平同志对科技工作者的鼓舞,使我们都怀着建设祖国的热望,决心大干一番。
中科院院士沈之荃说:我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由于我在橡胶合成方面的贡献,很荣幸地参加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并代表吉林省上台领奖,亲耳聆听到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示,很受鼓舞,深感科学的春天来到了。自己作为科教战线上的一个老兵,将尽全力贯彻这个方针,培养更多的优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在新材料的合成制造和应用、稀土催化剂的开拓应用方面,创造出新成果。
中科院院士徐光宪回顾道,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在科学大会上,面对数千科技工作者,邓小平响亮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说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时,脱离了讲稿,声音高亢,话音一落,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20多年过去了,如今,著名化学家徐光宪院士还记得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说的那句话。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走出那场浩劫的阴影。徐光宪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大家都受到了鼓舞,干劲更足,感觉是科学的春天来了。”科技工作者心里都有数,认为到了好好干一番事业的时候。
谈起他个人的成长,江铃汽车集团原董事长孙敏总有一句话:“是科学大会解放了我”。尝过十年内乱之苦的人都记得当时流行的名词之一――“臭老九”,谁戴上这顶帽子,谁就被视为“异类”而受到打击。孙敏作为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先是因为品学兼优成了清华大学研究生,不久因父亲被错划为“右派”被清洗出清华园,接着被下放到了江西农村。孙敏在困境中没有消沉,他在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便萌发了造新式农机的念头,他设计出小四轮拖拉机,在全省农机评比中一举夺魁。1978年,作为科技获奖项目的主持人,孙敏到了北京,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并登上了共和国的领奖台。从此,与祖国命运相连的孙敏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转折。
这些科学家的经历,在1978年科学大会到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17年间,被人们反复提起。这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伟大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的17年,是“科教兴国”战略从酝酿到提出的17年,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17年。随着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我国科技史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明日本报刊登《科教兴国的乐章――写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前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