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深刻认识其“一个共同实质”、“两个内在联系”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认识论,它回答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问题,决定着发展目标、思路、战略和结果。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认识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业绩的认识论,是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共同的内在实质,都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出发谋发展、促发展,通过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都贯穿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精神。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紧密联系的。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基础,引导正确政绩观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领导干部有没有正确政绩观,取决于他有没有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政绩观保证发展观的落实,没有正确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也难以得到有效贯彻。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必须把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形成正确政绩观,以正确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思想上必须强化“三个观念”,努力做到“三个统一”
一是强化民本观念,做到加快发展与以人为本相统一。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发展,使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得更好,使全体人民最终得到实惠,这是党执政的崇高目标,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为之去努力、去奋斗。要紧紧抓住这个本质和核心,坚持把实现、发展、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和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些地方在发展中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搞“假数字”、“假政绩”,其思想根源就在于民本观念淡漠,宗旨意识淡化,没有把加快发展与以人为本统一起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
二是强化全面发展观念,做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环境。客观地说,当前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存在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时,不能忽视社会精神道德领域出现的滑坡现象;在强调产业投入时,不能轻视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在推进国企改革时,不能漠视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困难和疾苦;在为中心城市、大城市、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取得率先发展叫好时,不能小视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滞后;在鼓励、表彰各类企业家时,不能无视那些工资被拖欠、权益被侵犯的民工的无奈和痛楚。
三是强化既快又好发展的观念,做到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既快又好,就是既要速度,又要效益;既要数量的增长,又要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既要当前的快速发展,又要实现长远的持久发展。从湖南省资源、环境的状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据省发改委、省环保局提供的资料,目前湖南省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的重化工型传统产业比例仍然偏大,资源利用率不高及高成本、低效益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解决的办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提高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发展思路上必须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切实把握好“三个关系”
第一,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发展是硬道理,全面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总结湖南2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经验和教训,湖南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发展;湖南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努力实现在中部崛起,还是要靠发展。目前我省人均GDP已突破1100美元,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自我,寻找差距,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改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把握好借用外力与启动内力的关系,始终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为经济社会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对外开放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色,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在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早些年深圳崛起、珠江三角洲繁荣、上海龙头地位确立,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以及中部大崛起战略的实施,都贯穿了对外开放这一主线。湖南作为内陆省份,经济发展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资金投入的来源一般主要有5个方面:争取国家资本,吸纳民间资本,利用境外资本,引进省外资本,增加金融资本。由于受财力的限制,政府投资不可能长期保持在很大的力度和较高的水平上。而湖南尚未完成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省内民间资本暂时难以成为主要投资主体。随着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这“两大转移”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湖南利用外资内资高速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达1/3,且增长的潜力很大。因此湖南的发展,希望在民营经济,出路在招商引资。要面对现实,面向市场,内外开放,寻求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调整、促升级。
第三,把握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化”战略中工业化是核心战略。没有工业化就没有湖南的现代化。湖南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优势产业链,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要抓住新一轮世界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要培育和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又要重视形成一批小而强、小而精、小而专的小企业群,发挥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扩大就业、满足群众需要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进技术和资金的同时,要按照“三个导向”(以市场、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规划为导向)原则,防止国外一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向我省转移。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实践上必须抓住关键,努力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在学习上着力,提高掌握和遵循发展规律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规律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领导干部要学政治、学理论、学政策、学经济、学法律、学科技,学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明确新任务,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措施,开创新局面。
第二,在求真务实上着力,努力提高把上级部署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贯彻执行的能力。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上级机关、上级领导的看法和评价,努力做到“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中央的大政方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同时要与湖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省里的某项工作部署,基层在认真贯彻的大前提下,可以充分考虑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方式贯彻实施。我省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区位和基础的差异,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可能继续拉大,要正确看待和允许这种差距,同时要鼓励西部地区大胆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扶持,努力缩小差距,共同发展。
第三,在转变职能和作风上着力,努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和高效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构建“法制政府”、“有限政府”、“效能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法制政府”,核心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党依法执政思想的具体贯彻。领导干部要增强法制观念,带头学法、懂法、守法。要健全立法体系,加快地方立法,用法规、制度来规范行政行为。建设“有限政府”,就是要管好政府该管的事,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办,政府集中精力当好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者、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评判者、公共资源的分配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建设“效能政府”,就是要精兵简政,减少门槛,提高效率。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要“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建设“诚信政府”,就是要讲究政府诚信,防止朝令夕改、重诺轻行,取信于民,取信于商,以政府诚信推动诚信湖南建设。
第四,在评价机制建设上着力,努力提高科学考评干部、鼓励干部奋发向上的引导能力。业绩考评对干部政绩观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加快建立一种融导向、激励、约束、监督于一体的干部管理新机制。确定绩效考核目标内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突出针对性;设置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性;考核评价干部绩效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突出公正性;考核结果的运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激励性和约束性。(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