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职称强调的是“专业技术”。不重视职称中技术的含金量,这样评定的职称能有权威性吗?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高级职称不“高级”,其原因就在于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时,忽视了其中“专业技术”的含量。现
据笔者了解,许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部门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中存在某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担任的行政职务的高低,任职时间的长短。由于官本位的存在,在不少高校,有些人凭个人的专业技术可能很难晋升,于是便出现了“曲线求聘”,先当校长再当教授、博士生导师,或者先当院长再当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当处长再当教授;二是看测评的那些评委们对此人的个人印象,你的个人技术水平再高,能力再强,评委们对你印象不好,甚至有成见,不投你的支持票,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三是看你的社会关系如何,如果你平时不会与人套近乎拉关系,没有评委的支持,你只能望“技术职称”兴叹。四是看你平时与单位领导所处的关系如何。领导对你印象好,说你行你就行,领导对你印象不好,你水平再高,能力再强,敬业精神再好,也会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绝对没有你的好事。因此,你要想明哲保身,你就得去捧领导,就得去请客送礼。
记得70年代,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评定职称时,就出现过一次不小的风波。有些人认为,陈景润只注意业务,不关心政治,一个书呆子怎么能晋升高级技术职称。时任中科院数学所领导的华罗庚力排众议,说服了大家,使得陈景润被评上高级职称。现在,不少单位在职称评定时,不看或者少看参评者的技术和业务素质等过硬的东西,只看一些与技术无关的东西,比如看关系,看社会背景,看学历资历,看官衔级别,这样评的结果,那些没有水平但有靠山,有来头,能说会道者,反而会“战胜”那些业务技术超过他者,不能令人口服心服。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中淡化“技术”含量,过分强化“身份”和社会关系的做法,使得应该评聘技术职称的人评聘不上,不该评聘技术职称的人反而评聘上,导致职称评聘缺乏公正性,产生职称评聘的腐败,从而极大地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应该通过职称评聘的改革认真解决。技术职称顾名思义,就是注重“技术”,没有与之相称的“技术”和能力,就不能拥有相关的技术职称,宁缺勿滥,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职称的滥评滥聘现象,使得技术职称恢复其本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