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党总支书记傅玉颖老师收到了一封学生家长来信,信中说:“非常感谢浙江工商大学给我儿子小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他在短短的一二个月内突然长大、成熟了,懂得写信来关心我们
学院的其他老师也收到不少这样的家长来信。
原来,连日来媒体上刊登的《父母之恩遭遇敌意伤心之至》、《一封父亲无奈的来信》等反映某些大学生对父母知恩不报的文章,在浙商大食品学院2005级新生中引起很大反响,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讨论:我是否认识到父母所给予的恩惠?学院因势利导,组织开展“六个一”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学习一篇文章、思考一个问题、算一笔账、开一次主题班会、写一封家书、确立一个学习目标。从认知、情感到实践层层深入,培养当代大学生爱父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美德。讨论中,自省中,同学们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知道父母给他们的每一笔钱的背后,原来隐藏着那么多的辛酸。他们一边勇敢地走上讲台,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边铺开纸,用心写一封家书,向父母敞开心扉,立志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高洋同学在给父母的信中说:“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这些年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知道你们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为我付出太多太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成绩来报答你们以及所有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
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廖曰文肯定了这一活动。他说,现在大学生平时很少与父母联系,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情感交流甚少是很常见的。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大学生中出现的忘恩的行为,为高校如何育人提出了新课题。
编辑随想:把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列入学校思想教育范畴的作法很好。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施恩不图报”,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万千宠爱集一身,想到要报答父母的却不多,很难想象一个大学生连父母都不爱会爱祖国爱人民,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应该从爱父母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