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中午,在某高校一楼食堂,就餐时间尚未结束,记者发现泔水桶
既然饭菜都是自己打的,为什么不吃完呢?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大学生。一位同学对记者说,食堂里的菜味道一点都不好吃,反正也比较便宜,倒掉也无所谓。另一位女同学则认为,学校食堂的炒菜中有太多的肥肉片,吃起来太腻难以下咽,而且她们要减肥,所以一定要把肥肉片挑出来。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同学的说法与众不同:只有多消耗粮食,农民的收入才会增加嘛。
某高校后勤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员说,学校食堂每天提供数十种菜肴,消耗近千公斤粮食和蔬菜,但平均每天有超过1/4的食物被无情地倒进泔水桶。这样下来,一年几万公斤粮食和蔬菜就被白白地浪费掉,足够近百人吃一年的。而这仅仅是一所高校的一个食堂。高校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众口难调。但高校后勤改革以来,加大了对食堂的管理力度,学生用餐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选的品种也增加了。他认为,一些学生浪费太大的根本原因是节俭观念淡漠。而在东北林业大学,记者看到的另一番景象却让人颇感欣慰:正值饭口,半个小时的时间,泔水桶旁来往的学生所拿碗盘大多只剩下一些菜汤。食堂工作人员给了记者如下回答:“我们学校的贫困生多一些,我想这是我们学校食堂浪费现象少见一些的根本原因吧!一方面浪费惊人,另一方面还有不少贫困生困难重重。
记者随想:浪费粮食仅仅是反映大学生素质和社会公德水准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在一些高校,大学生不仅浪费粮食现象严重,不爱惜公共财产,公益设施遭到破坏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层次群体,未来的社会中坚,其社会公德的水准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对社会的影响巨大。作为天之骄子,理应成为社会公德的楷模,更应该懂得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性。当我们的国家创造着以占世界百分之十的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的奇迹的时候,教育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哈尔滨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