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近日在京举办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上,各种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设备和产品可说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在欣喜之余,霍地想起了一件事:2005年8月底,在新疆举行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鲍云樵在演
讲时,突然说:“现在外头阳光明媚,我们却拉起窗帘,里面开着几十盏灯来照亮会场。中国在节能推广时面临的诸多观念、体制障碍,是不是就如这厚重的窗帘呢?”会场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是,“窗帘”仍旧没有拉开。
今天编发的这篇稿件,涉及节能推广中的诸多难题,包括机制、观念、标准制定等,这些障碍的存在,可能致使各种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被束之高阁,“科维”等众多公司的困惑永远存在,节能最终成为一句美好的“空话”。也许,本文并未找到拉开“窗帘”的灵丹妙药,但提出问题毕竟是跨出了一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真知灼见。
节能被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但记者近来在采访中发现,发展“第五能源”,却有许多无形的障碍。
“如何列支”难住“能源管理师”
“你的节能技术和经营模式确实是好,可年年要支付的服务费我们无法列支。”某县级政府机关大楼管理人员对浙江科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永辉这样说道。这已不是这家公司第一次被政府机关因同样的原因而拒之门外了。
这家公司自主开发的流体输送Go.Well技术是一项成熟的节能高新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水系统、工矿企业工艺冷却水系统及高能耗风机的节能技改。杭州望湖宾馆空调冷媒水系统采用该技术后每年可节电27万千瓦时,平均节电率超过71%。到目前为止,该技术已为全国150多个单位的中央空调提供了节能改造,每年为国家节电5000多万千瓦时。
但“科维”和其他一些节能企业一样,在推广时面临着一个突出难题――“效益获取”。
包括“科维”在内的节能企业被称为“能源管理师”,这些节能服务公司往往推行国际通用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即耗能单位不用资金投入,先由节能服务企业完成节能技术改造,然后双方按合同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技改后产生的节能收益。“科维”的方式是合同期为4年,4年内每年所获得节能收益的80%由节能公司获得,20%由耗能单位获得;4年后,所有收益全由耗能单位获得。这种服务及收费方式已被企业广泛认同接受,但是在政府机关就遇到了障碍:政府机关账务管理往往是凭电费票据实报实销,在政府财务列支中如果没有相应的科目,就无法列支该费用。节电了,就少买电,收益无法从账面上“看见”,无法交给节能服务企业作为节能技改投入应得业务收入。
“节约也是创收”观念难推广
“科维公司”曾经对浙江省153家企业的中央空调水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企业具有很好的节电潜力。如果这些企业都能进行节能改造,那么仅仅中央空调水处理这一块,就能年节电3875万多度,年收益将超过2689万元;如果浙江省潜在用户都能采用流体高效输送节能技术改造水系统,每年至少可节电8亿度。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但许多项目除了被动的示范效应之外,来自市场的主动节能需求并不明显。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人准备投身节能服务产业,有许多技术都已经成熟,惟一缺少的是完善的制度,不少陈旧机制和观念正影响节能产业的发展。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沈龙海指出,许多企业并未意识到节约也是创收,必须大张旗鼓地给耗能用户算账,改变这些单位固有的“只有扩大生产”才能增加经济效益的思想,创立“节约也是创收”的理念,主动利用手头的资金,与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合作,进行节能改造。
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鲍云樵指出,我国的节能工作处在既无压力、又缺动力的状况下,形势严峻。他分析说,首先,社会对节能缺乏足够认识,没有形成促进节能的激励机制;其次,计划经济时代激励和促进节能的手段已经弱化,行政推进节能的作用失灵,但经济杠杆推动节能的机制还未推广;第三,公众对建设节约型小康社会没有足够的认识,汽车追求大排量、宾馆空调夏天调在16-18摄氏度、街灯长明等状况普遍存在;国家已制定节约能源法,去年还作了中长期规划,但因为缺乏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节能工作实施困难。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节能办公室,但它更像一个研究机构,无法对本市的节能状况进行监督。由于节能机构不健全,浪费不处罚,节约不奖励,节能成为一句美好的“空话”。他建议政府机构要设立节能指标和考核制度,要启用市场经济杠杆激励节能;对节能产品应加强研发力度,淘汰不合格产品,推广新技术。
“标准”与“法规”建设滞后
建筑物身上安装了绝大部分的耗能设备,即使不考虑这些设备的能耗,建筑物本身如果设计不佳,围封不好,能源就会在大家可能并不知情的状态下“偷偷溜走”,因为我国90%的建筑物是费能的,全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费量的27%。现在有些人认识到,中国早该在建筑物身上进行全方位的“节能手术”了。
北京市建筑节能办公室主任祝根立介绍说,国际成熟的低能耗建筑技术有以下几大方面:一是活性能量建筑基础系统。配合地源热泵系统,提供大厦主要采暖制冷能源,有效节约大厦运营费用。二是混凝土楼板辐射采暖制冷系统,可以提供高舒适的环境。三是置换式新风系统。标准层采用单元模块置换式新风装置,提供室内空间充分的健康新鲜空气。四是智能外遮阳系统。创造舒适热功环境和舒适光环境,同时达到节能环保。五是高效保温外墙体系。其他还有高效屋面技术、卫生间后排水成套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温屏节能玻璃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等。这些在国内的建筑行业实现起来并不难。
北京市前不久要求“新建住宅按65%的节能率设计建造”,当前的差距不在材料和施工技术上,而是在设计标准上,只要设计上实现了,完全能够实施。祝根立说:“目前建筑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技术完全可以保证实施节能65%设计标准的要求。所以,重点要强化对节能建筑设计的把关,同时要逐步提高节能建筑的设计标准。”中国建筑节能学会会长涂逢祥说,即使实现节能65%的目标,许多建筑也不能算节能建筑,何况,从项目通过规划设计审查合格到项目施工,在时间上会有一个滞后,更是使节能建筑少之又少。目前北京市场上只有几个节能65%的试点工程。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呼吁,我国应当尽快通过“建筑节能法”;而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则认为,以后的建筑,不仅要节能,而且要“产能”,因为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很可能在全社会引发“太阳能建材化”热潮、“楼顶太阳能私人电站”热潮和私人投资小型分散式风能发电站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