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有这样一所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5年前由三校合并组建而成,经过5年的建设,目前这所高校已拥有60个硕士专业,21个博士专业,取得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这所高校就是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并没有满足现状。面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面对国内高校之间创一流的竞争越来越
江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轻工行业特色最为明显,实力也最为突出,学校的发展理应围绕轻工特色这个中心办学。陈坚校长介绍,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江南大学提出了“关注国计民生、彰显轻工特色、拓展学科领域、促进文理交融”的办学理念。为了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学校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发展的过程分为夯实基础、积聚能量,重点突破、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奋力达标三个阶段,并制定了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
谈到学科建设,陈坚校长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抓住关键环节,重点突破,以学科的特色形成学校的特色。强势学科要核心化、特色学科要优势化、新兴学科要集成化、人文学科要交叉化。”陈校长解释说,学校根据实际,强化了以食品和粮油工程为主体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发酵和生物催化工程为重点的工业生物技术及以纺织工程技术、控制工程技术、化学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形成江南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根据学科现状和发展目标,学校分五个层次进行建设,致力于建立良好生态环境,达到平原上建立小山峰、小山峰扩张成小高原,小高原发展成大高原的目标。
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是陈坚校长特别强调的。陈校长说,学校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学科基地平台建设,组织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术团队,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在创新团队的生存期加强培育,发展期提供舞台,成熟期则少加干预,这样宽松的氛围为学术队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人才培养上,江南大学确立了“以国家需求为目标,以行业需要为导向,以教育规律为准则,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陈校长说,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强、科技创造力高、人格健全性佳的人才,就要注意规模和质量的关系,主动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度扩大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同时,学校必须结合江苏省重点打造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的需要,发挥江南大学相关学科的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紧缺人才,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提高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上,陈坚校长有他自己的看法。据陈校长介绍,江南大学在学校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首先要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在现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申报食品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国家需要,实现系统集成创新,成立专业的工程技术研究院,从工程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促进原创性成果产生;突出现实关怀,建立特色和优势领域,成立专业的人文社科研究院,进行多学科集成,重点开展政策性、对策性研究。其次,加快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以课题组、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基地、成果孵化平台为一体,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相结合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
江南大学对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非常重视,目前的科技合作项目已遍及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学校主动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良性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能力建设。陈坚校长说:“让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这是我们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正是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学校才能不断提高在社会上的声誉、地位以至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江南大学还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陈坚校长认为,一所大学,不仅要有大师、大楼还要有大气。大气就是学校的师德师风、校风学风、精神气质。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目前,充分体现江南大学百年办学底蕴与人才培养特色的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已经推出。它强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运用知识服务社会,通过不断进取,达到善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