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建设基础

2006-0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鹏鸣 我有话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解决好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刘怀廉同志新著《中国农民工问题》一书

,对解决农民工问题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在农业地区,对于农民怀有极其浓厚的情感。有感于部分农民“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蹲闲”的现象,为了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变人口包袱为人力资源,跳出“三农”抓“三农”,从更高层次上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作者多年来一直持续不断地思考,先后在《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上发表了三十余篇理论研究文章和调研报告并著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等专著。

作为探讨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力作,该书借鉴了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农民工问题的由来谈起,以发展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中城市化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之路,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作者指出,农民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据农业部调查统计,2003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在家乡以外地方流动就业的人数近亿人,其中绝大部分为跨省、跨县流动。农民工吃苦耐劳,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在事实上并未得到与城市工人同等的待遇。如:在工作地没有与城市工人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同工却不能同酬;农民工被拖欠工资、人身伤害等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欠缺、子女教育缺乏保障等。

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作者提出了一套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创造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向城镇转移的制度环境;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并最终建立起覆盖城乡、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立法和对农民的法律保护,为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逐步解决农民工问题。

在该书出版前后,我们高兴地看到,不少地方都在逐步清理、取消涉及歧视农民工的法律法案,社会保障部开始采取“全国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检查”,“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严查拖欠工资、延长工时、使用童工”,“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等多项措施,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所有这些努力,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民工的合理有序流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中国农民工问题》

刘怀廉著

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