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成长拐点的思考

2006-0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柳传志 我有话说
去年夏天我游历了一趟北欧四国。在芬兰,发现一项叫做手杖行走或手杖越野的健身运动很是流行。这项运动大概借鉴了冰雪运动中滑雪杖的功能,人们在散步或登山时双手各持一根与滑雪杖相似的手杖作为行走的支撑。回国后,听说这项运动已经被体育部门引进到中国,间或在香山和天坛公园能看到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们。

几天在看完陈惠湘送来的新作《突破拐点》之后,突然就想起了在芬兰的一些见闻。从2000年我从联想一线退下来之后,就一直在想年轻一代联想人要跨越前进路上的险峰靠什么支撑,什么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做实、做持久。在我的印象中,惠湘无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对研究企业始终兴趣很大并且笔耕不辍,身上有“士”的一面;惠湘在离开联想集团后先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后来又在南方一个企业操过盘,这期间还走访过国内很多企业家,可以说也是一直在领悟为“商”之道。这次推出的这本研究探讨中国企业成长拐点的书中,有不少独到的地方。

拐点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说法。印象中国内企业对成长拐点的重视,是从英特尔前CEO葛鲁夫那本《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提出“战略性转折点”开始的。“战略性转折点”就是企业面临“危急存亡之秋”,前进一步可能上升到新的高度,后退一步可能就从此走向衰落的时刻。这时候,有非常之人(更多时候是一个团队),行非常之事(战略调整),建非常之功(局面为之一新)。一个企业的成长无疑会经历许多沟沟坎坎,譬如联想,用《联想风云》作者凌志军的话说就是经历了“九死一生”。为了分析研究方便,“拐点”是可以解构的,但并不是任何危机都是“拐点”,一般经过创业期一段无序和混乱后,企业会进入相对稳定的“大治”时期,而所谓“拐点”或是转折点多在这段相对稳态时期不期而至。因此,我个人心目中的“拐点”还是战略性的为主。

联想面临的最近一个、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拐点”就是联想集团2004年的战略调整。当时“拐点”出现的征兆表现为2001-2003三年战略规划没有完成,市场份额下滑而竞争对手上升势头很快,感觉国内PC市场接近饱和。这时候,杨元庆他们采取了强身固本式的战略调整:对内实施回归PC主业的专注战略,对销售模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外采取并购IBMPC业务的扩张战略。从调整的内容与难度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联想。从已经发布的良好业绩表现看,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额和利润再创历史新高,而且收购IBMPC业务后客户没有流失、市场没有流失、骨干队伍没有流失,提前进入业务整合与文化磨合期。现在,我完全有信心说这个“拐点”能成为企业高速前进的转折。

惠湘在拐点这一课题研究中,除了战略拐点外,还围绕组织拐点和企业领导人成长拐点两个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我想这正是他个人独到和能给人启发的地方。我更愿意把企业领导人(或者领导团队)与组织能力看成是企业能顺利度过战略拐点的两个支撑点,就像前面提到的芬兰人越野行走和登山时爱持的两根手杖。2003年联想虽然受了挫折,但是整个队型丝毫不乱,大的改革以后,立刻能冲得上去。跟IBM刚一结合的时候,因为换了领导人,各层员工都可能有感到不顺的地方,但是没有任何人在做违背公司利益的事,这都是因为有一些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东西在起作用。(作者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