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强“少林学”研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006-01-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嵩山少林寺近日在京举行的“少林学”学术研讨会上,卓新平、释永信、曹中建、杨曾文、杜继文、黄心川、方立天、楼宇烈等百余名专家学者达成加强“少林学”研究,弘扬中华民族
精神精髓的共识。

与会者说,季羡林先生指出文化传承载体有两种:一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典籍;另一则是人工兴建的建筑物,如万里长城,嵩山少林寺等。目前谈中国文化者谈弘扬者多,而具体指出哪一方面应首先弘扬者少。季先生说,首先应当弘扬中华精神的精髓“和为贵”。一个侵略者是绝不会修筑长城的。长城和少林寺是人工修建的东西,不会说话,不会出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人们可以体会出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东西――“和为贵”精神。在少林寺中,无论是建筑与壁画、塔林与碑刻,体现的都是这种精神。学者们说,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写的“少林学”三个字,楷隶融和,体势高古,义蕴深刻,饱含着对禅宗祖庭少林文化发展的希望。

与会者认为,少林学包括少林禅学、少林功夫、少林医学、少林艺术等。就文献资料而言,除了历代史部、子部和集部书中大量散存的少林资料外,仅少林寺所藏一千多通历代碑刻塔铭文字就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资料。此外,还有《大藏》内外的佛教资料、传存民间的各种武术稿本抄本,以及作为武术重要表现形式的各种口传谱诀和套路之类,都是各具价值的研究资料。对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和参照比证,特别是在古今少林武艺渊源异同的探究考索,构成了“少林学”特有的魅力。

与会者说,少林之所以在中外历史上有这么大的影响,特别是到了明代佛道文化相对衰落,而少林却保持它的英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吸纳各种文化,才使少林文化流传1500多年,并出现了不少名垂青史的禅师。同时,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寺僧不逃避现实,积极进入社会,保家卫国,以高尚的武学精神和责任心来表达他们对民族的爱、对国家的忠。如此深厚的文化积存,使少林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也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学者们希望把围绕少林寺的研究系统地推进到“少林学”的高度,使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少林文化研究全面提升到更新的水平。(日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