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在实际工作部门从事法律政策研究多年,深感实际工作者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有多么强烈的需求,是你们这份报纸特别是“理论周刊”的一名热心读者。读了“学术原创,路在何方”一版后,有感而发,写了以下文字,算是我这个“读者朋友”发表的“看法”。
学术创新是
学术创新必然会碰到困难,因为创新往往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否定大家都认同的观点,提出新的观念。把原来说过的话变个花样讲出来,不是创新。“文必己出”,用自己的语言,讲崭新的学问,论古今中外谁也没有讲过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学术创新。进行这种学术创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一定的困难。没有任何困难的学术创新,不是真正的学术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学术创新所必需的精神。
学术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不是人为地追求创新,更不是在词汇翻新上做文章,那是徒有创新之名毫无创新之实的瞎折腾。把外国的学术搬到中国,只是学术搬运工。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从理论到理论,不食人间烟火,企求学术创新,无论是什么样的“宏制巨篇”,最终都毫无意义。身为21世纪的中国学者,只有深刻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敏锐了解新形势对学术的新需求,准确把握学术创新的正确政治方向,充分体察广大群众对学术创新的强烈渴求,紧跟学术发展前沿,才能找准学术创新的切入点,在这个切入点上取得创新的成果,创新的成果才能得到党和群众的赞同,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发挥出社会效益。把自己融入实践,融入群众,融入生活,融入学术,是学术创新的必由之路。这是进行学术创新所必需的求实精神,献身精神。
黄安生
2005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