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边远小村的杨大妈乐坏了,因为村长告诉她市委书记丁解民马上要来她家“驻村蹲点”。杨大妈一家人把家里打扫个遍,到了丁书记来的那一天,她更是早早地跑到村口等书记的小轿车。可是等了半天,杨大妈没盼来书记的车,孙子却跑过来告诉她丁书记早就自己背着行李走到她家了。就这样,丁书记
五天驻村,体察民情民意
正处职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各自带着“口粮”和行李在冬天农闲时分别住到农民家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做法在淮安已经形成了制度,5年间淮安市一千多个村子几万家农户都留下了这些领导干部的身影。
据淮安市市委书记丁解民介绍,每年全市190多名正处以上领导干部都要独自住到农民家里,一次至少5天时间,各自缴纳20元伙食费,走访群众不能少于20家。同时,他们还要抽出时间,召集一些党员、村组干部和私营业主进行座谈。领导干部们在了解一些看似家长里短,其实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地问题后,还要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淮安市据此综合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制定和调整农村工作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同时,每个驻村干部还要想方设法为当地群众至少办一件实事,包括农田水利建设、修桥铺路、草危房改造、学校修建、救助困难家庭等,几年下来驻村干部为群众所办实事的资金和实物投入就达上亿元,根除了梗塞在老百姓中的难题。
从2005年开始,淮安市委又组织了“万名机关干部进农家”活动,与农民一同吃一顿年夜饭。丁解民告诉记者:“领导干部住到农民家里,走村串户,和农民零距离平等交谈,和群众的感情很容易贴在一起,也更容易了解农民的真实所想、所需和所愿,农民也感觉干部成了自家人。”
六条通道,确保群众满意
淮安市地处江苏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曾经治安状况差,干群关系紧张,政府机关服务意识淡薄,一个项目盖了几十个图章仍然没有结果,许多外来投资者对这里的投资环境意见纷纷,老百姓更是怨声载道。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此,近年来,淮安市把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发现社会不和谐的主要症结在各级干部。为此,市委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解决和满足老百姓根本利益之上,构建了六条沟通民意的高速通道,淮安也因此连续多年成为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首先痛下决心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淮安市先用半年时间,在市县机关开展学习教育、排查问题和集中整改,随后着手建立起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成立了软环境投诉中心,几年来受理各类咨询和投诉13781件;建立了12万人的信息库,每年对78家市直重点党政机关在年中和年底分别进行一次万人评议,评出“十佳”和“三差”,对连续3次评为“三差”的单位,“一把手”就地免职;同时开展“企业满意处室”和“企业不满意处室”评议,把软环境建设压力层层传递,解决了“中梗阻”顽症。每年开展两次企业服务月,由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分别带领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走访企业,到去年底走访服务企业达9382户次,为企业解决各种问题9694个。通过切切实实地治理问题,基层和群众对机关的满意与基本满意率达到了98.8%。
接着,针对信访突出的问题,淮安市把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分给各个常委和副市长,并划定责任区,然后分头逐户“下访”,设立“下访点”,定期进行回访,直到问题全部解决。在此基础上淮安市又实行定期敞门接待制度,每月10日和25日,至少有3名市领导轮流接待上访群众,接待的时间、地点提前几天在新闻媒体上发布。对来访群众实行首访接待负责制,谁接待谁负责督促催办、交办处理,对处理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向反映人进行反馈。去年开通25期信访直通车,受理咨询投诉6275件,化解越级和集体上访22起,全市实现了信访总量、集体上访和进京上访“三下降”。
此外,淮安市还把大量问题通过市长公开电话解决。“12345,有事找政府”,市长公开电话开通4年多,受理群众来电5万余件,98%的来电有了群众满意的结果。每隔半个月淮安市组织一次“机关服务进社区”活动,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30多个部门负责人一起来到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社区民情,去年22期进社区活动,就帮助群众解决衣食住行和水电气路等问题1578件。市里在电台开通了一条“行风热线”,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市电台的直播室,接听群众的热线电话。一条无形的热线为老百姓解决了上万个“有形”的问题。
八大工程,办好惠民实事
关注民生问题是淮安实现社会和谐的又一实招。解决居民拆迁安置、医疗统筹和救助等30件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事成了该市惠民的主体工程,仅去年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就有47万人,改造草危房8594户,为71.5万人次的农民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
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助残、育才助困、敬老爱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平安淮安建设,每一项都被老百姓称为“实事工程、好事工程”。去年淮安市4.2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乡低保面扩大到5.17万户,13.6万个特困学生得到政府资助,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8%、96%和90%。困扰这些困难群体的就业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难事一一被化解了。
“从前只要下雨就出不了门,而今只要雨一停,穿绣花鞋都能到处跑。”一位将近七十岁的老太太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的切身感受。淮安市市长樊金龙告诉记者,为解决老城区积水和环境卫生等严重问题,近年来,该市先后铺设、改造背街后巷近千条坑坑洼洼的小路,这些小路现在全部变成了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对下岗失业人员,市里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社会保险关系接待“一站式”免费服务,落实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等就业优惠政策。同时,淮安市还设立了3条“保障线”,保证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为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住院和大病救助医疗保险,88.4%的农民已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