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曾经是进入新世纪前后的十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耳熟能详的语汇,通过共建,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与主管部门及所在地政府的多重支持。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创建的校县共建模式,直接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它为促进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
不一样的共建
多年的办学实践,使陕西师大领导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高师院校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新模式,才能更有效地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优质服务中加快发展。
1995年底和1996年初,陕西师大先后与革命老区陕西省旬邑县和陇县签订了《校县共建教育发展工程协议》。这是该校探索和构建高师院校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模式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尝试。
根据协议,陕西师大选派专家,帮助两县制定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在两县分别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在旬邑县建设一所示范高中,一所示范初中、一所规范化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在陇县建设一所示范高中、一所示范初中、一所规范化小学和一个规范化电教中心;共建“三个基地”,将两县建成陕西师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试验基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基地和陕西师大学生教育实习实践基地。
发挥教师教育资源优势,以培养和培训师资为基本立足点,帮助两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十年来,根据陇县和旬邑县教育事业的实际情况,陕西师大充分发挥在教师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建设能够满足两县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了两县教师的专业水平、学历层次和实际教学能力。
从1998年起,针对两县教师教育类专业“考取少、分不来、不对口、留不住”的具体实际,陕西师大以协议培养的方式,每年从两县各招收10名左右的高中毕业生,录入中学急需的中文、数学、外语及现行中学教育开设课程的相关师范类专业,按照陕西师大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模式和规格进行正规教育,这些学生毕业后全部按协议定向回当地由教育部门安排在教育系统工作,此举对提高和充实两县教师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渠道开展两县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十年间,陕西师大教师干部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义务培训两县中学各科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70多名;在旬邑县建立了音乐、美术教育专科阶段的函授教学点,培养艺术类教师100多名;在陇县举办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自学考试辅导班,义务培训小学教师300多名,这些工作的开展较好地解决了两县中小学教师因经济原因上学难、读书难、接受继续教育难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两县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十年来,陕西师大组织有关专家教授20多人次,以“为基础教育服务讲师团”等形式,先后多次赴两县举办题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教育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素质教育与减负”等专题报告。同时,陕西师大有关专家学者还深入两县,为数学、语文、外语、物理等学科教师举办多场学术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拓宽两县中学教师的视野。
以改善办学环境为目标,实施“四个一工程”,是校县共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两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十年来,陕西师大附中、附小、幼儿园、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单位与两县对口单位结成友好学校(单位),双方在教育教学管理、教研教改、资料信息等方面开展交流,效果明显。尽管陕西师大自身也受经费紧张的困扰,为了落实共建协议、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仍多次向两县共建学校捐款捐物,先后捐赠包括100多套电脑、80座语音设备在内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大批图书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两县受助学校的办学条件。
十年来,在陕西师大为基础教育服务领导小组和两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统筹安排下,共建双方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协议中的各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共建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可喜成绩。
谈及十年共建,陇县县委副书记魏武生认为:“校县共建工作的实施,有利地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师大帮助我们探索出来适合县情的教育发展新路子,使我县教育事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师大指导我们加强教研教改,培训师资,提升了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校县共建活动是加快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形式,也是全面实施新课改的资源保障。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师大的关怀和支持,也离不开旬邑县的热情帮助。”
不一样的亲情
徜过雨后泥泞的弯弯山路,翻越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陕西师范大学赵彬副校长一行风雨兼程驱车赶往陇县。2005年10月18-20日,该校与陕西省陇县、旬邑县新一轮共建教育发展工程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
十年来,师大与旬邑、陇县特别是对口合作单位间的走动从来没有间断过。十年间,陇县、旬邑两县历任主管教育的县长、“四个一项目”共建单位的校长和教师多次到陕西师大交流、研讨;两县数以百计的学生应邀参加陕师大附小组织的“山里娃城里娃”手拉手活动;附小先后多次开展全校性“情系山区小伙伴”、“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为两县共建单位捐款8万余元,图书、文具、衣物等16000余件(册),并通过提供学费、课本费等方式资助旬邑县42名贫困或面临辍学的儿童完成小学学业。
1996年1月,附小接收了旬邑县一名9岁孤童,承担了她小学阶段的全部学习、生活费用,在附小的校长、老师和学生的无私帮助下,在2001年7月,她顺利完成小学学业,返回原籍升入中学学习。附小以开展手拉手活动为教育契机,先后开展“同在蓝天下”、“手拉手同进步”等主题队会及校园剧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从小懂得关心人帮助人。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创立者、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张熊飞教授,把推广“诱思探究教学”的第一站选在了陇县:1996年3月,陕西省教育厅发文在在陇县召开全省中小学推广“诱思探究教学”的现场会,有700个座位的电影院座无虚席,连过道也坐满了从全省各地赶来听课的中学教师,两个多小时报告,无一人早退,场内无人走动,无人交头接耳说话,在陇县一时传为佳话。
十年间,张熊飞教授先后10次赴旬邑、8次到陇县讲学。“诱思探究教学”也从陇县、旬邑走向全国30个省市区的142个实验基地。
2005年10月19日,陇县中学高一七班的同学听了一节不一样的数学课,上课老师是国家级骨干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师大附属中学的何喜安老师。许多从来没有走出大山、没有到过省城西安的“山里娃”,有机会听到来自全国重点中学名师的讲授,连任课老师也觉得大开眼界。
与此同时,陕西师大附属小学高级教师何军华为陇县西大街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讲授“图形的旋转”;陕西师大幼儿园高级教师张璐璐、候清丽分别组织陇县幼儿园的大一班和大三班的小朋友开展音乐活动和综合活动。
十年来,不是陕西师大的老师专程到山区授课,就是请旬邑、陇县的教师到师大观摩、讲课或者开展教研交流,这样的示范课、观摩课,每学期都有,从未间断。
十年间,原校长赵世超教授先后亲临旬邑、陇县,与当地领导、教师共同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问题;原副校长吕九如教授则出席了任期内的所有共建活动,从协议拟定、年度计划制订和具体实施的每个环节,事必躬亲;新一届校级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在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咬定青山不放松”,决定继续推进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2005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为基础教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赵彬教授亲自率团驱车陇县,总结十年共建经验,续签新一轮十年共建协议。赵彬副校长表示:“校县共建是陕西师范大学自主创造的直接服务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是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品牌。过去十年,全校上下为之付出了努力,收到显著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十年,在创新和实施城乡合作互助的教师教育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继续密切与旬邑、陇县的共建关系,还将共建和合作的领域拓展到陕南和陕北更加广阔的领域,力争为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不一样的收获
十年间,师大人以与贫困山区旬邑、陇县共建基础教育发展工程为着力点,不遗余力地服务农村教育事业。同时,他们也获益匪浅。正如赵彬副校长在《共建基础教育大厦同筑校县合作桥梁》校县共建十年的回顾与展望中所说:“开展校县共建是陕西师范大学为探索高等院校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新模式,是进一步加强为基础教育服务工作,切实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经过深入研究、论证而做出的一项理性的选择。开展校县共建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是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创新,是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是高等师范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增进高校师生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桥梁和纽带。”
对于投入产出周期长的基础教育来说,不能寄希望十年共建使山区贫困县的教育一飞冲天,但是,陕西师范大学在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提供直接服务方面、在大学与地方教育经济发展相结合等方面得到的启示却是深远的。目前,旬邑县、陇县已成为陕西师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试验基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基地和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三大基地”在推进陕西师大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陕西师大先后在两县实施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中非正规教育研究”、中国与加拿大合作项目“妇女和少数民族教育中的女童教育”以及由香港救助儿童会资助项目“促进贫困地区处境不利儿童的教与学”等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1999年开始在旬邑县进行的“促进贫困地区处境不利儿童的教与学”项目将旬邑县特殊教育学校等3所学校确定为项目研究学校后,资助女童和特殊儿童100名,发放奖学金达到32000元,有13名受助儿童完成初中学业,19名受助学生升入初中。项目组还为项目研究学校捐赠了一批图书和教学用品。同时项目组还对项目研究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新的课程改革和现代学习理论、科研论文写作方法等,这些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之后,陕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承担的“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成长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西部特殊教育资源和特殊学校办学效益问题研究”等项目也在两县展开了研究。
――十年来,陕西师大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成果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在两县得到较大程度和范围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包括“诱思探究教学”及上述多项成果在内的教学成果被推广到两县的大部分中小学,对提高两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辐射到省内外基础教育界更加广大的地区。
――十年来,两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每年接受并认真指导陕西师大各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使陕西师大学生圆满完成课堂教学、班主任见习和社会调查任务。
十年共建不仅得到校县双方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更为重要的是,校县共建教育工程使陕西师大成功的尝试了一条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十年共建,陕西师大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四个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力支援了两县示范中学、规范化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这些机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攀升,通过免费培训、定向培养、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也为两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有效服务,全面促进了两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十年共建中建成并得到巩固的“三大基地”,成为陕西师大了解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现状、需求和动态的“观测点”,研究农村教育问题的“活标本”,推广陕西师大教育研究成果的“试验田”,为陕西师大不断适应西部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客观参照、现实依据和实践支持。十年来,校县共建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此作了报道。2001年,陕西师大《校县共建――高师院校探索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过去十年与旬邑、陇县共建基础教育发展工程,是陕西师大六十多年办学历史上不同寻常的记忆,是部属师范大学直接服务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实践创新;展望新的十年,更广阔领域的共建、更深层次的合作,将成为陕西师范大学探索和构建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与西部农村教育谐振的教师教育“陕西师范大学模式”的重要着力点。
山路弯弯,征途漫漫,陕西师大人一路前行的脚印将延伸到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