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1月19日电(记者郑晋鸣)记者从江苏省政协会议上获悉,今年有关“创新”的委员提案有近100件,占了总提案的1/5。据大会提案组有关负责人介绍,同一个话题占如此高的比重,在江苏历届会议提案中并不多见。
“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切实的感受。”政协委员方国才这样
尽管我国在过去20多年里创造了年均9%的高速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的,不仅获利菲薄,而且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成本高。政协委员谭振亚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采购中,国产品牌占绝对优势,占采购总量的90%以上,但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数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目前政府采购的“本国”或“国产”商品,多限于较为低端的日常用品,没有体现出对高技术产业的倾斜。“中国需要卖掉八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谭振亚委员这样感慨。“我们在呼唤技术创新的同时,要认识到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制度创新。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建议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国企考核体系,发挥政府在促进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激励企业家自主创新行为,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常征委员这样提议。
制约自主创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消化吸收投入严重偏低。手拿发言材料的王卓君委员告诉记者,日韩等国每引进一元钱的技术,通常要花五到十元钱去吸收消化,而中国只花七分钱。企业研发投入上,发达国家一般占其销售额的3%,高技术企业则占到5%以上。而从1991年到2003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重始终徘徊在0.4%至0.8%之间。王卓君委员说:“我们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对科技经费进行调整,限制企业技术引进的次数,并且在引进和消化、吸收的费用比例上进行调整,应更侧重于吸收和再创新,而不是一味地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