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一辈子都跟土地打交道的人,但他却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有人这样评价王乐义。的确如此,众奖佐证。
2005年岁末,农业部举行的第一届“中华农业英才奖”揭晓。在10位获奖者中,有4位院士、4位研究员和1位教授,而王乐义只是一位普通农民。王乐义不遗余力带领乡亲创新致富,大公无私向各地农民传授种植技
专家教授们评价他善于创新
山东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何启伟说,王乐义是一个了不起的农民,他让阳光变成了财富,最可贵的是他善于创新。
早在1978年,王乐义刚担任村支书,就“闯进”山东农学院请来园艺专家李正之教授,将400亩荒岭改造成了“花果山”,村民们从此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王乐义并不满足,他又有了“向无公害蔬菜发展进军”的新目标。
记者找到了已退休的北京农科院的王宪彬教授,王教授回忆说,1991春节刚过,王乐义就到北京来找我。看到一个普通农民,追着无公害蔬菜项目跑,王教授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这个项目已经试验成功六年,还没得到推广,没想到第一个来找我的是个农民……”
在王教授的指导下,1992年无公害蔬菜在三元朱村首次开发成功,到1995年,寿光形成了以三元朱村为中心的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在北京举行了优质蔬菜新闻发布会,建起了寿光―北京的“绿色通道”。2001年,三元朱村的300亩大棚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他们的优质蔬菜摆进了北京的大型超市。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王乐义又带领全村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他不仅在村里成立了专门搞蔬菜加工、营销的公司,而且注册了“乐义”牌商标,产品达到A级、AA级标准,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乐义”商标,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他是个重科普的现代农民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生刘红梅是山东红梅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她与王乐义结缘于2002年的菜博会。“他能了解农民最需要什么,而且善于吸收新鲜的理念和观点,同时善于用人,所以很快就能跟上时代的节拍”。集生态旅游、观光、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庄园“寿光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的成立,就是他们合作的结晶。
2005年7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德育实践基地”在三元朱村挂牌。该院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时术华这样评价王乐义:“他很有思想,总是喜欢关注农业科技前沿的东西,善于博采各种最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成果与农民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新形势下的农村科普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乎全民科技素养的提高。”王乐义长期从事农村科普工作,深感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
王乐义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牢固树立“大科普”意识。随着蔬菜大棚规模的扩大,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也随之而来。怎样加大科技力度保持蔬菜纯天然、无公害,打造“绿色食品”;怎样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科技文化素质;如何“抱团”闯市场?王乐义主张搭建一个有效服务载体,形成联合闯市场的“航空母舰”,以形成蔬菜发展合力,避免市场风险。1988年,他们成立了三元朱蔬菜协会,由王乐义担任会长。
三元朱村富了,用王乐义的话说:村里不只是一个王乐义,而是生活着一群“王乐义”。
他是高等院校聘请的第一位农民客座教授
王乐义原来只上过小学,但他却被众多高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王乐义一直勇于站在农业科技的最前沿,善于博采各种最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成果与农民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他对农业科技知识刻苦钻研,经常是白天忙试验,晚上抓学习,看了大量农业科技书籍。此外,他还非常重视国内外高新农业科技的引进、推广。
这些年来,王乐义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等17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钩,长期聘请39名专家教授定期现场指导,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实验开发,不断提高大棚的科技含量。王乐义和菜农们一起先后实验成功了集大棚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微机控制于一体的高标准大棚。同时他们还派人到日本、荷兰学习蔬菜种植管理新技术,先后引进国内外26类150多个名优新品种,实验推广20多项新技术。
1990年以来,王乐义仅在科技方面的荣誉就有:“全国十大优秀科技人才”、“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科技明星”、“山东省优秀拔尖人才”等,他还被晋升为高级农艺师。集众多科技荣誉于一身,因此他被很多人誉为“走进科学殿堂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