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总结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之下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指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
纵览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肇始于上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则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了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加快,致使世界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在新科技革命面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能率先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谁就能够抓住机遇,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难得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方兴未艾,世界新技术革命汹涌澎湃,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整个国际环境对我们十分有利。在国内,我国胜利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战略目标,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的科技事业欣欣向荣,拥有了一批在农业、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了一批高新精熟产业群的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全社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障碍;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上述状况必然使我们在战略机遇期内,既面临着可贵的机遇,又遭遇到严峻的挑战。
邓小平同志曾讲:“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和融合,是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两个重要方面。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素和主导力量;经济社会发展则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和支持,又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巨大需求。如何推动科技创新,顺利完成战略机遇期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如何利用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促进科技事业的繁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和提高质量效益的双重任务,面临着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使命,面临着扩大国内需求和开拓国际市场的双重要求。同时,我国社会发展也面临着改变相对滞后状况、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的重要使命。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引入和利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一切知识、方式、思想、精神与制度。通过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减少一些关键产业领域存在的对外技术依赖,进而带动全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另一方面,战略机遇期所提供的良好环境和物质条件,也为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战略机遇期内,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局势为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宏观环境。在未来15年内,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继续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些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无疑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支持和强大的需求动力。
当代的世界科技发展,瞬息万变;良好的战略发展机遇,机不可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之间的互动关系,既要把社会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又要以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技术的繁荣打下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大的空间。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的既定大政方针,我们就一定能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赢得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