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3日电(记者高赛)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我国的资源能源状况和生态环境形势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发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总体要求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将为此采取哪些重大政策措施?为解答这
国务院研究室陈全生司长对资源节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他在会上谈到,节能是一种商品,节能的潜力就是一个节能的市场,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节能,特别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提到的节能问题。有统计数字表明,我们目前的节能潜力有三亿吨标准煤,三亿吨标准煤如果按每吨400元计算,这个市场有1200亿元,这个市场非常大,要利用新的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去节能。
节约用水,一直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话题,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孙雪涛谈到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时表示,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节水的做法不同,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中的导向作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水资源配置和节水工程,建立与雨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
在座谈会现场,有网友提出,节约是必要的,但是第三产业和金融业是否会成为节约运动的牺牲品?光明网网友提问节约会不会造成通货紧缩?还有网友说,目前限制富人消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很好的方式,穷人不用提倡节约,再提节约就会营养不良了。针对这些问题,陈全生回答说;“经过这么多年的能源危机之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的节能服务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这个新兴产业就是第三产业,就是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的服务业,所以它是一种繁荣而不会造成通货紧缩。限制富人的消费是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方式,穷人就不能提节约了,这个看法有点偏。我非常同意对住宅超标或者高档住宅、房产开发商收房产税,对超标准、超限量用水、用气、用电应该用不同的价格来限制。比如规定每人3吨,那3吨水是一个价格,你们家要浪费,超了5吨,对不起,翻一倍价格。我想强调的是,不论谁浪费都不行。”
本次座谈会期间,人民网“强国论坛”最高同时在线浏览人数达到6.7万人,视频收看超过1.2万人,页面浏览总量超过3500万,网友现场跟帖近1500条。记者截稿时,仍有不少网友在网上讨论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