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力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6-0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庆奎 我有话说

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建设中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我国国有电力企业承担着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电力保证的重任,电力工业的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保护自然环境密切相

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在发展中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搞好自身发展,在发展中创造和谐,在和谐中加快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创造和谐

我国幅员辽阔,煤炭资源丰富,我国目前的发电方式大多数还是依靠火力发电。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等,同时对火力发电进行技术性改造,增加大型火电机组的比重,减少对环境大气的污染。

水电是清洁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资源。开发水电资源不仅能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有限的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发电对环境的污染,对保护环境、减轻环境的压力和温室效应,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水力发电具有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不可替代的综合效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最近发布的水力资源普查资料,我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约5.42亿千瓦,年均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居世界首位,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但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我国的水电资源大部分在西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水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开发西部水电,实施西电东送,使西部丰富的水能清洁能源转化成强大的电能,一方面缓解东部用电紧张,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直接替代消耗型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把西部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风力发电也是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风力发电的成本较高,相关优惠政策还不到位,在经济效益上不占优势,但通过风力发电每年可少燃煤几百万吨,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保护贡献很大。

火力发电厂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要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众多火力发电厂来说,一方面,要在新建火力发电厂的同时,上马脱硫、脱氮装置和电除尘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将污染防治措施列入新、扩、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以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改善机组的技术水平,提升现有发电设备效率,减少污染,同时,加大关停小火电、小机组的力度,上马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煤耗和厂用电率。通过实施环保治理项目,大幅度减少烟尘、二氧化碳、废水排放,提高发电企业的环保装备水平。

火力发电厂还可以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的投入,提高发电机组人员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等离子点火技术可以将燃煤电站点火成本(替代燃油)降低三分之二;干除灰技术是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大量节约常规除灰中的用水量。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在发电企业积极推广湿法脱硫、等离子点火、节约燃料油等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电力工业发展要注重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因此,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创造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就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电力工业发展需要建设大量项目,不可避免地要与企业当地的社会和群众打交道,也不可避免地要或多或少改变当地的自然状况。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

在发展水电时,要从过去水电开发“以项目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树立“建好重点项目、服务地方发展、造福移民群众”的理念,积极构建企业与当地群众的和谐关系,努力营造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坚持以促进开发区域生产发展为基础,以沿河人民生活富裕为目标,以流域生态良好为条件,实现流域开发所在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使水电资源开发各利益主体共享发展的丰硕成果。在流域电力产业带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挥水电资源开发投资强度大、投资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产业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在水电开发的过程中,应当优先采购当地资源和利用当地的劳务力量,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构建有利于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对当地财政、税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边远地区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通过建设一个电站,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片百姓,带动流域地区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缩小城乡差距贡献力量。

在发展常规火电时,要注重电源规划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匹配与协调,在选址上要充分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在确定机组规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建设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与当地人民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形成血与肉的联系,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在处理废水废料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废料服务当地群众,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构建企业与所在地的全面和谐。

对于企业内部,则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注重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和谐,注重企业领导人员与普通员工的和谐,注重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企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出发,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员工的创造活力。要以人为本,改革企业管理上的各种弊端,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充分听取广大员工的呼声和意见,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要解决好生活困难员工的生活,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他们体会到党的温暖、企业的温暖,与企业共命运、同呼吸;要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保护环境,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我们只有在发展中做到很好地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发展中营造和谐,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作者系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