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

2006-0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胡
锦涛同志的精辟论述,为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也反映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否贯穿于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各个环节,能否在搞建设、谋发展的全过程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坚强支撑,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最重要的途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过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具体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紧密相连,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科学发展,必须有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进入21世纪,全球资源、能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必须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必须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发展;必须是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发展;必须是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必须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发展的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是发展的手段与目的的高度统一,是发展的短期效益与长久效益的高度统一,是发展的生机活力和不竭源泉的高度统一。实现这些“高度统一”,除了依靠科学进步和自主创新以外,没有其他捷径可循。

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说到底,就是立足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之上的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科技事业发展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以此来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

形成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内和国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指导方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正确选择。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基础有了相当大的变化。随着发展的加速和深入,在发展过程中所一直面临的环境、资源等外部约束从不明显到明显、从不突出到十分突出,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尽快解决。在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应对措施妥善处理。新方法、新手段、新措施、新途径从哪里来?只能来自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只能来自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宏伟目标,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关键环节。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加强,随着科技成果产生及其积累速度的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必将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必将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越大,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越快,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就越有保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