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东北历史文化的长河里

2006-0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我有话说

吉林师范大学坐落在吉林省四平市,这里是满族叶赫部的发源地,同时有着深厚的东北民间文化土壤,是“二人转”的故乡。吉林师范大学在保持和加强地方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研究方面的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设了一批突出东北地方文化特色的学科,走出了学科建设的特色之路。

地域特色

决定学科方向

和其他地方师范院校一样,吉林师大一直在教师教育研究方面进行着重点学科建设。然而,翻开吉林师大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这样一段文字凸显了学校的又一特色:“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扩大优势,协调发展。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汇聚人才队伍,以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为重点凝练学科方向,以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带动多学科协调发展。”

“十五”以来,吉林师大投入近千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其中包括一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两个省重点学科、两个省重点建设学科、11个校重点学科。其中的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就是满族文化研究基地。

满族文化助成学科优势

吉林省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这里是满族发源地的中间地带。借助这一区域优势,吉林师大一直把满族文化研究作为自己的特色学科加强建设,成立了满族文化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究积淀,2001年7月,吉林师大被确立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目前,研究基地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已拥有全套现代化办公及信息处理设备、近2000余册的专业资料库,并在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了“满族文化专门图书库”。

近年来,学校又新建了一座满族民俗馆。馆藏物品以挖掘、整理出的满族面具、萨满手鼓、图腾柱为重点,此外还有反映满族生产、生活,宗教、娱乐等方面的民俗实物2000多件。民俗馆建成以来,一直坚持对外开放,先后接待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外客人和国内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近千人次,接待过校内各系、各年级的学生。同时它还成为学校历史系民俗学课程和学校公选课程――民族与民俗等课程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场所。

基地成立以来,共完成国家级、省级、地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满族民俗收集、整理与研究,满族部族、家族史研究,满族语言文字的抢救、整理与研究,满族民俗研究与旅游资源开发、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都有着可观的研究成果。《叶赫部兴衰启示录》、《论叶赫那拉氏家族在清初的历史作用》、《从满族家庭礼俗看其民族伦理道德观》、《叶赫那拉氏家谱与清代历史》、《中国满族面具艺术》、《满族原生习俗研究》、《满汉文化比较研究》等论文、专著、画册为世人展示了丰富的满族文化史。

与此同时,基地从2002年开始在专门史硕士点内特设满族文化研究方向,目前已招生四届。

东北文化呼唤特色研究

与满族文化底蕴深厚一样,东北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以此为土壤,吉林师大在二人转与东北民俗研究、东北文化人类学研究、东北方言研究、东北原始文化研究、东北戏剧文化研究、叶赫历史地理研究、辽金史研究等领域进行着探索。

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相近领域的研究优势,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吉林师大在2004年6月推出了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成立了东北文化研究院。学校为研究院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成套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并拨专款20万元用于启动和初期运作。该研究院在校内原有科研队伍的基础上,又外聘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计27人,形成了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专兼职科研团队,为吉林师大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成立后的东北文化研究院出版了系列研究成果,在二人转、东北民间故事特征、东北喜剧小品、大东北的“俗”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其中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二人转与东北民俗》一书中,更是把二人转放在东北民俗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在东北民俗中探索二人转的原型,从而给二人转找到最有说服力的解释。这是一种文化人类学和原型批评方法的研究。正是这种新方法的研究,给二人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解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