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希望的田野上

2006-0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罗涛 我有话说

在河南省浚县黎阳镇西长村新世纪科技园里,村民陈开喜提着满满一篮刚刚采摘的鸡腿菇,钻出了大棚。他的笑容非常灿烂:“我这一座大棚,一年至少也要挣上个万把块。”回过头来,他冲着陪同记者采访的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王海潮说:“要不是海潮兄弟,哪有俺的今天?”

曾获内蒙古“十大杰出青年”、1994年年薪

已达到6万元的王海潮,现任西长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建科技园、种蘑菇、养鸡鸭、培育名贵花木,他的到来,改变了乡亲们传统的种养模式,带富了一方群众。

如今,在鹤壁市879个行政村中,有1018名大学生任职。他们像点点星火,照亮了百姓小康之路。

种子与原野

天之骄子与村官,这两个有着巨大落差的概念怎么捏合在了一起呢?

鹤壁市委组织部长马葆青说,长期的工作实践,有这样两组数据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2001年底,鹤壁市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3.5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7.3%;与之对应的是,仅2002年到2004年两年间,鹤壁市就有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3000名。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鹤壁市决定,在淇县先行进行选拔大学生当村官的试点工作。

选拔大学生村官,重点是从国家统招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以及全日制成人高等学校大专以上毕业生中选拔,原则上30岁以下。马葆青说,让人没想到的是,几天时间,竟有516名大学生报名竞聘,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等层层关口,有146人脱颖而出,当上了村官。

冲击和碰撞

“一个小妮子家儿,能干成啥?”毕业于山西太原师范学院的王艳丽回到村上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乡里乡亲这样说。

这种来自家庭、村落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异样眼神,让王艳丽们迈向农村的第一步显得异常艰难。

毕业于河南大学的秦胜军2003年上任浚县王庄乡东枣林村委会主任助理后,根据村里的条件决定建一座奶牛场,遭到村民们的强烈反对:“谁会喝这个奶哩?”

说不动,秦胜军便用中巴车,把村党支部书记秦兰芳等村干部和有名望的长者,拉到江苏等地实地参观,让未出过远门的乡亲们开了眼。很快,一个400头牛、日产鲜奶3500公斤的奶牛场建成。秦兰芳说:“年轻人就是脑子灵活,敢闯敢干,比我们想法多了!”

面对强大对手的挑战,当了几十年淇县朝歌镇阁南村党支部书记的石青海很坦然:“大学生回村挑大梁,会加速新型农村转化过程。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能取代我。”

希望与梦想

大学生村官因学识渊博、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敢想敢干而令农村工作耳目一新,他们的新思维给乡亲们带来了希望与梦想。

2001年毕业于郑州牧专的申利洲,毅然回乡当村官,利用所学,创办“华豫牧业有限公司”,举办了“大学生村官禽病技术研讨会”,成立了蛋鸡养殖协会,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并利用高科技提取蛋酶制品,应用于医学。他做的这些过去从未见过的事情,让乡亲们大开眼界:“原来农活儿可以这样干!”

像申利洲这样的大学生村官不在少数,据统计,3年时间,鹤壁大学生村官创建30万只肉鸡场32个,示范基地46个,推广科技成果79项,2004年创造产值2亿元。

不仅是致富带头人,在处理农村矛盾纠纷,引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上,大学生亦带来了清新之风。石林乡北唐宋村大学生村官胡志斌自己出钱敬老;新镇长屯村的靳利现自费为乡亲们架自来水,清理街道先从自家开刀;淇县桥盟乡郭庄村大学生村官刘延海,创办“农家读书社”;善堂镇寨里村村民单新全说:“是大学生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新方法,给我们带来了富裕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的新希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