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照2月4日电1月18日,记者在山东日照市北郊的两城镇,看到农民卢西普翻地时总是小心翼翼,控制犁尖深浅有度,当发现黑色的“文化层”时便立即停下来。在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前,他对记者说:“这里是两城文化遗址,方圆120万平方米是保护区,地下有祖上留下的大量稀世珍宝,我们在这里翻地、取土、挖
日照海、山、古、林兼备,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有两城遗址、河山摩崖石刻、浮来山、齐长城、海上碑、吕母崮、姜太公垂钓台等众多文化遗产。从前,当地农民在挖沟取土、深翻土地、整修梯田时,常发现完整的古代陶器等,他们没拿它当好东西,随即用铁锨敲碎。
作为正在崛起的海滨城市,日照市近几年来把“古文化遗址保护与招商引资、园区开发看得同等重要”,先后下发《关于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多个文件,制定了“保护文化遗产村规民约”。定期组织专人到遗址保护区所在的村进行宣传教育,讲解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唤起公众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在经济开发中,请来考古专家对开发建设区域,进行了详细勘查规划,圈定重要遗址保护区。在遗址保护区内一律不准建房,不准铺设地下管道和地下电缆;任何项目的开工建设不得妨碍遗址的调查、发掘工作;对于影响遗址发掘、保护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
“保护文化遗产村规民约”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形成护“古”的浓厚氛围和行为习惯。遗址保护区的农民在建房、翻地、取土、挖沟时,都非常小心,一发现文物就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并及时上报。为保护文物,不少农民不再在旧址上扩建房屋。在两城镇,人们与考古专家联合研制、开发了200余种黑陶、白陶和红陶三大系列的仿古陶器艺术品,继承传统工艺,以器型高雅、古朴、逼真而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